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0-18页 |
·黄连木的相关研究概况 | 第10-11页 |
·生境与分布 | 第10页 |
·生物学与生理学特性的研究 | 第10-11页 |
·植物染色体核型的研究 | 第11-12页 |
·植物染色体核型分析 | 第11页 |
·雌雄异株植物染色体核型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雌雄异株植物雌雄生理异质性的研究 | 第12-14页 |
·同工酶在雌雄异株植物中的生理差异 | 第12-13页 |
·代谢物质在雌雄异株植物中的生理差异 | 第13-14页 |
·雌雄异株植物气孔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 第14-15页 |
·雌雄异株植物光合特性的研究 | 第15-16页 |
·雌雄异株植物光合特性的研究 | 第15页 |
·气孔和光合作用的关系 | 第15-16页 |
·本研究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页 |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第2章 黄连木染色体细胞学研究 | 第18-30页 |
·前言 | 第1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8-19页 |
·试验材料 | 第18页 |
·仪器设备 | 第18页 |
·主要试剂及药品 | 第18-19页 |
·试验过程 | 第19-21页 |
·试验方法 | 第19-20页 |
·计算方法 | 第20-2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1-26页 |
·常规压片法和改良压片法的比较 | 第21-22页 |
·黄连木雄株嫩芽染色体核型 | 第22-24页 |
·黄连木雌株嫩芽染色体核型 | 第24-26页 |
·讨论 | 第26-28页 |
·黄连木染色体制片在技术上的改进 | 第26-27页 |
·黄连木不同性别的核型比较 | 第27页 |
·黄连木性染色体问题探讨 | 第27-28页 |
·结论 | 第28-30页 |
第3章 黄连木雌雄株间生理学特性的比较研究 | 第30-44页 |
·试验材料 | 第30页 |
·测定方法 | 第30-34页 |
·黄连木叶片生理指标测定方法 | 第30-32页 |
·黄连木叶片酶系统指标测定方法 | 第32-34页 |
·数据分析 | 第34页 |
·结果分析 | 第34-40页 |
·2 种树龄黄连木雌雄株叶片的生理变化 | 第34-37页 |
·2 种树龄黄连木雌雄株叶片的酶活性变化 | 第37-40页 |
·讨论 | 第40-43页 |
·雌雄异株植物生理特性的探讨 | 第40-41页 |
·雌雄异株植物酶系统指标的探讨 | 第41-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第4章 黄连木雌雄株间气孔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44-48页 |
·前言 | 第4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4页 |
·试验设备及药品 | 第44页 |
·试验过程 | 第44页 |
·结果分析 | 第44-47页 |
·5 种叶片气孔制片方法的比较 | 第44-46页 |
·2 种树龄黄连木雌雄株叶片间气孔密度、长、宽的异质性分析 | 第46-47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47-48页 |
第5章 黄连木雌雄株间光合特性的比较研究 | 第48-5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8-4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9-55页 |
·讨论 | 第55-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8页 |
缩略词语汇表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