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扬州八怪至海派:金石入画的发生与演变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绪论 | 第9-17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对于美术史论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2.对于美术创作的意义 | 第10-12页 |
研究现状分析 | 第12-17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页 |
第一章 金石入画前史:乾嘉之前 | 第17-22页 |
第一节 元明金石学的发展 | 第17-19页 |
1.元人金石著作 | 第17-18页 |
2.明人金石著作 | 第18-19页 |
第二节 清初的金石学与书画 | 第19-22页 |
1.金石考证的新风尚 | 第19-20页 |
2.碑学与帖学的较量 | 第20-21页 |
3.清初书画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扬州八怪与金石学 | 第22-33页 |
第一节 乾嘉时期的金石发展概况 | 第22-24页 |
1.金石考证的成就 | 第22-23页 |
2.由金石关注书法 | 第23-24页 |
第二节 扬州地区的金石学术环境 | 第24-25页 |
1.扬州地区的金石学者 | 第24-25页 |
2.金石文化的消费 | 第25页 |
第三节 扬州八怪与金石学 | 第25-33页 |
1.扬州地区的艺术市场 | 第25-28页 |
2.扬州八怪的金石交往 | 第28-30页 |
3.扬州八怪的书画与金石 | 第30-33页 |
第三章 西泠八家与金石学 | 第33-46页 |
第一节 道咸时期的金石学 | 第33-36页 |
1.关注点的多样化 | 第33-35页 |
2.对北碑的关注 | 第35-36页 |
第二节 西泠八家的金石癖与书画缘 | 第36-46页 |
1.西泠八家与商品经济 | 第36-39页 |
2.与扬州八怪的契阔谈? | 第39-41页 |
3.西泠八家的金石入画 | 第41-46页 |
第四章 海上画派与金石学 | 第46-58页 |
第一节 同光时期金石学概况 | 第46-48页 |
1.总结性著作问世 | 第46页 |
2.金石收藏与研究 | 第46-47页 |
3.延续道咸时期的金石文化 | 第47-48页 |
第二节 海上画派的金石入画 | 第48-58页 |
1.上海地区的艺术市场 | 第48-50页 |
2.金石篆刻的文化来源 | 第50-54页 |
3.海上画派的金石气韵 | 第54-58页 |
结语 | 第58-59页 |
附录 | 第59-66页 |
1.清代书画家 | 第59-62页 |
2.金石入画评价表 | 第62-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