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 ·相关内容研究现状及发展 | 第11-13页 |
| ·AIS 与雷达现状及发展 | 第11-12页 |
| ·船舶避碰技术 | 第12-13页 |
|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工作 | 第13-14页 |
| 第2章 信息解码与数据融合 | 第14-26页 |
| ·AIS 信息解码 | 第14-18页 |
| ·AIS 报文格式 | 第14-15页 |
| ·AIS 电文提取 | 第15-16页 |
| ·AIS 报文解码 | 第16-18页 |
| ·雷达信息解码 | 第18-19页 |
| ·雷达电文格式 | 第18-19页 |
| ·雷达电文提取和解码 | 第19页 |
| ·数据融合 | 第19-25页 |
| ·AIS 与雷达数据的互补性 | 第20页 |
| ·数据融合的基本原理 | 第20-21页 |
| ·AIS 与雷达融合模型的建立 | 第21-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第3章 船舶避碰分析及相关数学模型 | 第26-37页 |
| ·船舶避碰阶段划分 | 第26-27页 |
| ·会遇态势划分及操船策略 | 第27-29页 |
| ·船舶避碰模型的建立 | 第29-32页 |
| ·船舶避碰要素 | 第29-30页 |
| ·避碰要素的计算 | 第30-31页 |
| ·实例说明与结果分析 | 第31-32页 |
| ·船舶碰撞危险度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32-36页 |
| ·影响船舶碰撞危险度的因素 | 第32-33页 |
| ·船舶碰撞危险度的计算 | 第33-35页 |
| ·实例说明与结果分析 | 第35-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4章 船舶避碰终端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37-49页 |
| ·系统设计原则 | 第37页 |
|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第37-38页 |
| ·系统硬件平台搭建 | 第38-39页 |
| ·系统开发环境 | 第39-46页 |
| ·VxWorks 及其开发环境 Tornado 简介 | 第39-40页 |
| ·交叉开发环境的搭建 | 第40-42页 |
| ·图形界面开发工具 Tilcon | 第42-43页 |
| ·VxWorks 下 Tilcon 应用环境的搭建 | 第43-46页 |
| ·系统框架设计 | 第46-47页 |
| ·系统管理 | 第46页 |
| ·信息处理 | 第46-47页 |
| ·船舶态势监控 | 第47页 |
| ·人机交互 | 第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 第5章 系统软件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第49-70页 |
| ·软件模块化及面向对象设计 | 第49页 |
| ·软件功能模块划分 | 第49-51页 |
| ·信息处理模块 | 第51-58页 |
| ·AIS 信息处理模块 | 第51-56页 |
| ·雷达信息处理模块 | 第56-58页 |
| ·算法模块 | 第58-61页 |
| ·数据融合算法 | 第58-59页 |
| ·避碰决策算法 | 第59-61页 |
| ·基于 Tilcon 的人机交互界面设计与实现 | 第61-69页 |
| ·人机界面的设计要求 | 第62页 |
| ·避碰终端人机界面设计 | 第62-65页 |
| ·人机界面应用进程代码实现 | 第65-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 结论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5-76页 |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