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理论论文

我国公民法律信仰缺失问题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引言第7-8页
第一章 法律信仰的相关理论梳理第8-17页
 一、 信仰与法律信仰的界定第8-13页
  (一) 信仰的概念第8页
  (二) 法律信仰的概念第8-10页
  (三) 法律信仰与宗教信仰第10-11页
  (四) 法律信仰提出的历史背景第11-13页
 二、 法律被信仰具有必然性第13-17页
  (一) 学者关于“法律能否被信仰”的争议第13页
  (二) 法律被信仰的依据第13-17页
第二章 我国公民法律信仰缺失的表现第17-22页
 一、 立法方面第17-18页
 二、 执法方面第18-19页
 三、 司法方面第19-20页
 四、 守法方面第20-22页
第三章 我国公民法律信仰缺失的原因探究第22-26页
 一、 我国的文化传统制约着法律信仰的形成和发展第22-23页
 二、 法律工具主义的影响第23-24页
 三、 近年的法律实践阻碍了公民法律信仰的形成第24-25页
 四、 信访制度的存在不利于公民法律信仰的生成第25页
 五、 普法工作不深入,普法教育流于形式第25-26页
第四章 构建我国公民法律信仰的路径选择第26-36页
 一、 培育公民法律信仰的意识第27-29页
  (一) 培育公民的权利意识第27页
  (二) 培育公民法律至上的观念第27-28页
  (三) 培育公民对法律的情感和信念第28页
  (四) 培育公民积极守法的精神第28-29页
 二、 涤除法律工具主义的影响第29页
 三、 完善立法、执法、司法体制,树立法律的权威第29-33页
  (一) 科学立法,提高立法的质量第29-31页
  (二) 严格执法,维护法律的权威第31-32页
  (三) 公正司法,巩固法律信仰的根基第32-33页
 四、 加强普法教育,注重培养公民的法律信仰第33-36页
  (一) 在加强普法教育的同时培养公民的法律信仰第33-34页
  (二) 围绕重点人群,有针对性的开展普法教育第34页
  (三) 采取灵活方式进行普法教育,加强互联网的宣传教育功能第34-36页
结语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39页
附录第39-41页
致谢第41页

论文共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法律权威与公众法律认同关系问题研究
下一篇:论法律原则的司法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