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3页 |
| 1.引言 | 第13-23页 |
| ·猪高热性疾病 | 第13页 |
| ·猪瘟的研究进展 | 第13-17页 |
| ·病原学 | 第13-14页 |
| ·基因组及生物学特性 | 第14-15页 |
| ·CSFV 的感染特性 | 第15-16页 |
| ·遗传变异与致病及免疫的关系 | 第16页 |
| ·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 ·病原学 | 第17-18页 |
| ·基因组及生物学特性 | 第18页 |
| ·PRRSV 的感染特性 | 第18-19页 |
| ·遗传变异与致病和免疫的关系 | 第19-20页 |
| ·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20页 |
| ·混合感染的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2-23页 |
| 2 材料和方法 | 第23-32页 |
| ·材料 | 第23-24页 |
|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23页 |
| ·主要试剂的配制方法 | 第23-24页 |
| ·病料来源 | 第24页 |
| ·毒株 | 第24页 |
| ·试验动物 | 第24页 |
| ·疫苗 | 第24页 |
| ·方法 | 第24-32页 |
| ·症状及病理学检测 | 第24-25页 |
| ·血清学检测 | 第25-28页 |
|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第28-29页 |
| ·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 | 第29-31页 |
| ·PRRSV TJM-F92 免疫效果评估方法 | 第31-32页 |
| 3 结果 | 第32-45页 |
| ·临床症状及病理学变化 | 第32-35页 |
| ·发病猪群背景及临诊症状 | 第32页 |
| ·剖检病变 | 第32-34页 |
| ·组织病理学变化 | 第34-35页 |
| ·血清学检测中 CSFV、PRRSV 和 PCV2 抗体水平 | 第35页 |
| ·组织中 CSFV、PRRSV 和 PCV-2 定位 | 第35-36页 |
| ·CSFV、PRRSV 与 PCV2 基因扩增检测与序列分析 | 第36-43页 |
| ·CSFV、PRRSV 与 PCV2 扩增产物检测结果 | 第36-37页 |
| ·CSFV、PRRSV 与 PCV-2 目的产物的序列分析 | 第37-40页 |
| ·PRRSV TJM-F92 Nsp2 基因扩增与荧光定量检测分析 | 第40-43页 |
| ·PRRSV TJM-F92 免疫效果评估 | 第43-45页 |
| ·免疫后的临床症状 | 第43页 |
| ·免疫后血清中 PRRSV 抗体水平 | 第43-44页 |
| ·免疫后血清中 CSFV 抗体水平 | 第44-45页 |
| ·荧光定量 RT-PCR 结果 | 第45页 |
| 4 讨论 | 第45-50页 |
| ·鲁中地区猪高热性疾病的流行情况调查 | 第45-47页 |
| ·病原学调查 | 第45-46页 |
| ·混合感染的发生 | 第46页 |
| ·病理变化及致病性 | 第46-47页 |
| ·存在的流行毒株 | 第47页 |
| ·PRRSV 流行毒株与减毒活疫苗 TJM-F92 株的鉴别 | 第47-49页 |
| ·PRRSV TJM-F92 弱毒活疫苗对猪瘟脾淋苗的影响 | 第49-50页 |
| 5 结论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