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化学论文

竹荪中抑菌物质的提取方法优化及其抑菌机理的初步探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引言第12-13页
   ·研究背景第12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2-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0页
   ·竹荪简介第13-16页
     ·竹荪的系统分类及分布第13页
     ·竹荪的营养成分第13-14页
     ·竹荪的生理活性第14-16页
       ·免疫调节活性第14页
       ·抑菌活性第14-15页
       ·抗氧化活性第15页
       ·抑制癌细胞的活性第15-16页
       ·其他活性第16页
   ·植物源抑菌物质的提取方法研究进展第16-17页
   ·抑菌物质效果测定方法研究进展第17-18页
   ·抑菌机理的研究方法进展第18-20页
第二章 不同提取方法所得竹荪活性物质的体外抑菌效果测定第20-35页
   ·材料、试剂与仪器第20-21页
     ·材料第20-21页
     ·试剂第21页
     ·仪器第21页
   ·实验方法第21-23页
     ·提取方法第21页
     ·供试菌的活化培养第21-22页
     ·供试菌对竹荪提取物体外抑菌效果测定实验第22页
     ·各提取方法所得物质对供试菌 MIC 的确定第22页
     ·数据处理第22-23页
   ·结果与分析第23-33页
     ·各提取方法所得物质抑菌效果的测定结果第23-31页
     ·微量肉汤稀释法与平板计数结果的比较第31-32页
     ·不同种类竹荪同类提取方法所得物质抑菌效果的比较第32页
     ·不同提取方法所得物质抑菌效果的比较第32-33页
   ·讨论与结论第33-35页
第三章 超临界 CO_2 萃取技术提取竹荪抑菌物质第35-43页
   ·材料与方法第35-38页
     ·材料第35页
     ·试剂第35页
     ·仪器第35-36页
     ·实验方法第36-37页
       ·超临界 CO_2 提取抑菌物质的正交实验设计第36页
       ·提取步骤第36-37页
       ·供试菌种菌液的制备第37页
       ·微孔板法测定抑菌率第37页
     ·数据处理第37-38页
   ·结果与分析第38-42页
     ·不同提取条件下两种竹荪提取物抑菌正交试验结果第38-40页
     ·不同提取条件对所得物质抑菌效果的比较分析第40-41页
     ·最优提取条件的筛选第41-42页
   ·讨论及结论第42-43页
第四章 竹荪提取物的抑菌机理探讨第43-62页
   ·材料、试剂与仪器第43-44页
     ·材料第43页
     ·试剂第43页
     ·实验仪器第43-44页
   ·实验方法第44-50页
     ·供试菌的活化培养第44页
     ·细胞超微结构观察第44-46页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第44-46页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第46页
     ·细菌相关基因表达量变化研究第46-50页
       ·细菌总 RNA 的提取第46-47页
       ·反转录与 RT-PCR第47-48页
       ·Real-Time PCR第48-50页
   ·结果与分析第50-60页
     ·细胞超微结构观察结果第50-56页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结果第50-52页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结果第52-56页
     ·RNA 表达量变化实验结果第56-60页
       ·供试菌总 RNA 提取结果第56-57页
       ·荧光定量 PCR 反应结果第57-60页
   ·讨论与结论第60-62页
第五章 全文总结第62-64页
不足与展望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1页
附录第71-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双切口滚环扩增检测方法及其原理初探
下一篇:食用沙拉酱对血脂指标以及肝脏组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