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6页 |
·PAEs简介 | 第12-14页 |
·PAEs的性质和危害 | 第12-13页 |
·PAEs的污染现状 | 第13-14页 |
·PAEs的雌激素效应 | 第14页 |
·蚯蚓在分子生态毒理学评价中的应用简介 | 第14-16页 |
·蚯蚓在生态毒理学评价中的意义和测试方法 | 第15-16页 |
·蚯蚓在生态毒理学评价中的生物标记物 | 第16页 |
·体外实验模型 | 第16-17页 |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毒理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 第17-20页 |
·核酸定量技术简介 | 第17-18页 |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原理及方法 | 第18页 |
·实时荧光定量PCR几个重要参数 | 第18-19页 |
·实时荧光定量PCR的种类 | 第19-20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20-21页 |
·研究内容、创新点、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创新点 | 第21-22页 |
·技术路线 | 第22页 |
参考文献 | 第22-26页 |
第二章 DMP、DEP和DBP的急性毒性效应 | 第26-37页 |
·试验材料 | 第26-27页 |
·受试生物 | 第26页 |
·主要试剂 | 第26页 |
·供试土壤 | 第26-27页 |
·试验方法 | 第27-28页 |
·滤纸法测定DMP和DEP的急性毒性效应 | 第27-28页 |
·滤纸法试验浓度设计 | 第27页 |
·实验方法 | 第27-28页 |
·土壤法测定DMP和DEP的急性毒性效应 | 第28页 |
·土壤法试验浓度设计 | 第28页 |
·实验方法 | 第28页 |
·数据分析 | 第28页 |
·结果 | 第28-33页 |
·滤纸法测定DMP和DEP对蚯蚓的急性毒性 | 第29-32页 |
·土壤法测定DMP和DEP对蚯蚓的急性毒性 | 第32-33页 |
·分析讨论 | 第33-35页 |
·小结 | 第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第三章 DMP、DEP和DBP污染胁迫对蚯蚓生长发育和组织酶活性的影响 | 第37-56页 |
·试验材料 | 第37-38页 |
·受试生物 | 第37页 |
·供试土壤 | 第37页 |
·主要化学药品 | 第37-38页 |
·实验仪器 | 第38页 |
·试验方法 | 第38-41页 |
·DMP、DEP和DBP单一污染对蚯蚓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39页 |
·浓度设计 | 第39页 |
·蚯蚓染毒 | 第39页 |
·DMP、DEP和DBP单一污染对蚯蚓组织酶活性的影响 | 第39-40页 |
·浓度设计 | 第39-40页 |
·蚯蚓污染暴露 | 第40页 |
·制备匀浆缓冲液样品 | 第40页 |
·蛋白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40-41页 |
·蛋白含量测定的原理 | 第40页 |
·蛋白含量测定的溶液配制 | 第40-41页 |
·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41页 |
·样品提取液中蛋白浓度的测定 | 第41页 |
·酶活的测定 | 第41页 |
·数据分析 | 第41页 |
·结果 | 第41-50页 |
·DMP、DEP和DBP单一污染情况下蚯蚓的体重变化 | 第41-44页 |
·蛋白质测定的标准曲线 | 第44页 |
·DMP、DEP和DBP单一污染对蚯蚓体内SOD、CAT、AChE活性影响 | 第44-50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50-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第四章 DMP、DEP和DBP对蚯蚓体腔细胞溶酶体膜稳定性的影响 | 第56-65页 |
·试验材料 | 第56-57页 |
·受试生物 | 第56页 |
·主要试剂 | 第56-57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57页 |
·试验方法 | 第57-58页 |
·试验浓度设计 | 第57页 |
·实验方法 | 第57-58页 |
·中性红试验 | 第58页 |
·配制实验溶液 | 第58页 |
·提取蚯蚓体腔液 | 第58页 |
·中性红染色和记录中性保留时间 | 第58页 |
·数据分析 | 第58-59页 |
·结果 | 第59-62页 |
·DMP单一污染对蚯蚓体腔细胞溶酶体膜稳定性的影响 | 第60页 |
·DEP单一污染对蚯蚓体腔细胞溶酶体膜稳定性的影响 | 第60-61页 |
·DBP单一污染对蚯蚓体腔细胞溶酶体膜稳定性的影响 | 第61-62页 |
·分析讨论 | 第62-63页 |
·小结 | 第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第五章 DMP、DEP、DBP的雌激素样作用研究 | 第65-84页 |
·实验材料 | 第65-67页 |
·实验细胞 | 第65页 |
·主要药品与试剂 | 第65-66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66-67页 |
·实验方法 | 第67-73页 |
·实验分组 | 第67页 |
·细胞培养、传代、冻存和复苏 | 第67-69页 |
·细胞计数 | 第69-70页 |
·MTT比色法 | 第70页 |
·溶液和药物配制 | 第70页 |
·接种细胞和暴露处理 | 第70页 |
·检测细胞活力 | 第70页 |
·RT-qPCR检测基因表达 | 第70-73页 |
·接种细胞和暴露处理 | 第70-71页 |
·细胞的总RNA提取 | 第71页 |
·细胞RNA浓度测定 | 第71页 |
·反转录制备细胞cDNA | 第71-72页 |
·PCR扩增反应 | 第72-73页 |
·数据处理 | 第73页 |
·结果 | 第73-76页 |
·DMP、DEP、DBP对MCF-7细胞活力的影响 | 第73-74页 |
·DMP、DEP、DBP对MCF-7细胞雌激素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74-76页 |
·分析讨论 | 第76-79页 |
·小结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4-86页 |
·结论 | 第84-85页 |
·展望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的情况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