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绪论 | 第10-16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选题意义 | 第11-13页 |
| ·研究中学生价值观教育符合了中学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 第11页 |
| ·研究中学生价值观教育体现了中学德育工作的重心 | 第11-12页 |
| ·研究中学生价值观教育顺应了社会发展的方向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页 |
| ·研究方法 | 第13-16页 |
| 第一章 价值观的内涵及其分类 | 第16-20页 |
| ·价值观的内涵 | 第16页 |
| ·价值观的分类 | 第16-20页 |
| ·人生价值观 | 第17页 |
| ·社会价值观 | 第17-18页 |
| ·政治价值观 | 第18页 |
| ·经济价值观 | 第18-19页 |
| ·文化价值观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中学生价值观的“两极化”现状 | 第20-26页 |
| ·中学生积极的价值观 | 第20-21页 |
| ·遵守社会规范,积极参与社会事务 | 第20页 |
| ·注重自我控制,正视社会的评价 | 第20-21页 |
| ·提倡艰苦奋斗,坚定对理想的追求 | 第21页 |
| ·中学生消极的价值观 | 第21-26页 |
| ·以“个人价值为中心”,漠视他人或集体的价值 | 第21-22页 |
| ·以“功利现实为中心”,缺乏远大的人生理想 | 第22-23页 |
| ·以“知识才能为中心”,忽视道德品质的培养 | 第23-26页 |
| 第三章 中学生价值观问题成因分析 | 第26-36页 |
| ·社会转型期多元化的价值观对中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 | 第26-28页 |
| ·社会大众文化功利性价值观的影响 | 第26-27页 |
| ·社会环境现实性价值观的影响 | 第27-28页 |
| ·学校教育对中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 | 第28-30页 |
| ·学校教育目标的片面性 | 第29-30页 |
| ·学校教育教学方式的极度传统倾向 | 第30页 |
| ·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对中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 | 第30-33页 |
| ·家庭氛围对中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 第31-32页 |
| ·家庭教育者言传身教的水平对中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 第32-33页 |
| ·中学生身心的局限性对其价值观塑造的影响 | 第33-36页 |
| 第四章 培养中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对策分析 | 第36-46页 |
|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引导中学生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第36-38页 |
| ·以政府政策为主导,加强中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 | 第37页 |
| ·以文化熏陶为手段,在文化层面上影响中学生价值观的形成 | 第37页 |
| ·以净化环境为目标,铲平滋生中学生不良价值观的土壤 | 第37-38页 |
| ·完善学校教育,切实做好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 第38-43页 |
| ·加强对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 第38-40页 |
| ·重视中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 | 第40-41页 |
| ·树立教师的表率权威 | 第41-43页 |
| ·强化家庭的教育功能 | 第43-44页 |
| ·营造良好的家庭生活氛围 | 第43-44页 |
| ·改进家庭教育的方式,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学性 | 第44页 |
| ·唤醒中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 | 第44-46页 |
| ·中学生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 第44-45页 |
| ·中学生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能力 | 第45-46页 |
| 结束语 | 第46-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 致谢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