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载锻造操作机夹持系统并联驱动动力学建模与均载控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目录 | 第9-12页 |
1 绪论 | 第12-23页 |
·课题来源和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锻造操作机夹持系统并联驱动特点 | 第13-15页 |
·均载研究概况 | 第15-17页 |
·齿轮接触/冲击动力学与数值计算研究概况 | 第17-20页 |
·齿轮接触/冲击动力学研究概况 | 第17-18页 |
·数值计算研究概况 | 第18-20页 |
·内模控制研究概况 | 第20-21页 |
·本文研究目的和内容安排 | 第21-23页 |
2 齿轮传动动力学运动方程的动量迭代运算 | 第23-43页 |
·引言 | 第23页 |
·齿轮传动动力学运动方程 | 第23-26页 |
·D'alembert原理 | 第23-24页 |
·动力学运动方程 | 第24-26页 |
·基于Newmark积分的动量迭代运算方法 | 第26-29页 |
·Newmark积分 | 第26-27页 |
·动量迭代运算方法 | 第27-28页 |
·运动方程参数的计算 | 第28-29页 |
·仿真验证 | 第29-37页 |
·有限元理论基础 | 第29-32页 |
·齿轮传动的三维有限元仿真 | 第32-35页 |
·仿真分析 | 第35-37页 |
·实验验证 | 第37-42页 |
·实验设备 | 第37-39页 |
·实验方案 | 第39页 |
·实验验证 | 第39-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3 齿轮传动接触/冲击作用力建模与参数估计 | 第43-67页 |
·引言 | 第43页 |
·齿轮传动接触/冲击作用力建模 | 第43-52页 |
·齿轮啮合原理 | 第43-44页 |
·作用力分量建模 | 第44-50页 |
·作用力建模 | 第50-52页 |
·模型仿真分析 | 第52-56页 |
·实验验证 | 第56-59页 |
·齿轮连续运动实验验证 | 第57-58页 |
·齿轮非连续运动实验验证 | 第58-59页 |
·齿轮传动接触/冲击作用力模型的参数估计与实验 | 第59-65页 |
·齿轮传动接触/冲击作用力的估计模型 | 第59-61页 |
·基于最小二乘迭代的参数估计 | 第61-62页 |
·实验方案和数据 | 第62-64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64-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4 夹持系统并联驱动的全局动力学建模与均载分析 | 第67-98页 |
·引言 | 第67页 |
·夹持系统单路驱动的动力学建模 | 第67-79页 |
·电液比例阀模型 | 第68-73页 |
·液压马达模型 | 第73-74页 |
·齿轮传动模型 | 第74页 |
·单路驱动系统模型实验验证 | 第74-79页 |
·夹持系统并联驱动的全局动力学建模 | 第79-89页 |
·液压马达模型 | 第80-81页 |
·齿轮传动模型 | 第81-82页 |
·并联驱动系统模型实验验证 | 第82-89页 |
·夹持系统并联驱动的均载分析 | 第89-97页 |
·油压差异分析 | 第89-90页 |
·阀芯行程差异分析 | 第90-92页 |
·马达排量差异分析 | 第92-93页 |
·齿轮刚度差异分析 | 第93-95页 |
·齿轮间隙差异分析 | 第95-97页 |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5 夹持系统并联驱动的均载控制 | 第98-119页 |
·引言 | 第98页 |
·并联驱动系统的内模控制器 | 第98-105页 |
·内模控制原理 | 第98-100页 |
·系统内部模型 | 第100-103页 |
·模型近似逆控制器 | 第103-104页 |
·内模控制器结构 | 第104-105页 |
·基于系统模型近似内模控制器的并联驱动均载控制 | 第105-112页 |
·控制原理 | 第105-106页 |
·控制结构 | 第106-107页 |
·控制仿真 | 第107-112页 |
·均载控制实验研究 | 第112-118页 |
·控制实验平台 | 第112-114页 |
·控制实验结果分析 | 第114-1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18-119页 |
6 基于神经网络近似内模控制器的并联驱动均载控制 | 第119-136页 |
·引言 | 第119页 |
·神经网络近似内模控制 | 第119-122页 |
·神经网络基本原理 | 第119-122页 |
·神经网络内模控制原理 | 第122页 |
·神经网络近似模型实验验证 | 第122-130页 |
·神经网络近似内模控制器结构 | 第130-132页 |
·并联驱动均载控制仿真分析 | 第132-135页 |
·控制原理 | 第132-133页 |
·控制仿真 | 第133-135页 |
·本章小结 | 第135-136页 |
7 结论和展望 | 第136-139页 |
·结论 | 第136-137页 |
·创新点 | 第137页 |
·工作展望 | 第137-139页 |
参考文献 | 第139-15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 第150-152页 |
致谢 | 第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