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岩型铜钼矿的浮选新药剂与新工艺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1 绪论 | 第14-35页 |
·铜、钼矿的资源现状 | 第14-19页 |
·铜矿资源 | 第14-15页 |
·钼矿资源 | 第15-16页 |
·斑岩型铜钼矿矿石的性质 | 第16-19页 |
·铜、钼矿的选矿技术 | 第19-24页 |
·硫化铜矿选矿现状 | 第19-21页 |
·辉钼矿选矿现状 | 第21-22页 |
·铜、钼矿的综合回收技术 | 第22-24页 |
·铜、钼矿的浮选捕收剂 | 第24-33页 |
·常见硫化矿捕收剂 | 第24-28页 |
·新型硫化矿捕收剂 | 第28-31页 |
·捕收剂的组合用药 | 第31-33页 |
·论文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 第33-35页 |
·研究意义 | 第33-34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4-35页 |
2 新型浮选捕收剂酰基硫脲的研究 | 第35-52页 |
·酰基硫脲的合成 | 第35-36页 |
·合成原理 | 第35页 |
·合成步骤 | 第35-36页 |
·酰基硫脲的结构表征 | 第36-43页 |
·物理性质 | 第36页 |
·紫外光谱分析 | 第36-37页 |
·外光谱分析 | 第37-40页 |
·核磁共振分析 | 第40-43页 |
·酰基硫脲与金属离子的作用机理 | 第43-49页 |
·紫外光谱分析 | 第43-45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45-49页 |
·酰基硫脲在纯矿物表面的吸附 | 第49-50页 |
·溶液pH对纯矿物表面吸附的影响 | 第49-50页 |
·捕收剂初始浓度对纯矿物表面吸附的影响 | 第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3 酰基硫脲捕收剂对德兴斑岩型铜钼矿的浮选性能 | 第52-97页 |
·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研究 | 第52-55页 |
·化学成分分析 | 第52页 |
·物相分析 | 第52页 |
·工艺矿物学特征 | 第52-55页 |
·铜钼等可浮药剂研究 | 第55-70页 |
·酰基硫脲捕收剂的复配与基本性能 | 第55-56页 |
·捕收剂优化试验研究 | 第56-60页 |
·粗选条件试验研究 | 第60-62页 |
·钼粗精矿精选药剂方案 | 第62-70页 |
·铜钼矿浮选工艺流程研究 | 第70-88页 |
·铜钼等可浮空白精选试验流程 | 第70-76页 |
·铜钼等可浮硫化钠精选试验流程 | 第76-82页 |
·现场工艺流程试验 | 第82-87页 |
·工艺方案比较 | 第87页 |
·现场溢流样验证试验研究 | 第87-88页 |
·等可浮工艺的工业试验 | 第88-95页 |
·工业试验研究的调试 | 第88-89页 |
·工业试验结果 | 第89-92页 |
·钼粗精矿铜钼分离试验 | 第92-93页 |
·药剂成本和效益概算 | 第93-95页 |
·本章小结 | 第95-97页 |
4 多宝山斑岩型铜钼矿等可浮试验研究 | 第97-132页 |
·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研究 | 第97-108页 |
·化学成分分析 | 第97页 |
·物相分析 | 第97-98页 |
·矿物组成 | 第98页 |
·主要元素赋存状态 | 第98-99页 |
·主要矿物及嵌布特征 | 第99-104页 |
·矿石的显微结构 | 第104-105页 |
·矿石物理性质 | 第105页 |
·原矿粒度组成 | 第105-107页 |
·原矿单体解离度 | 第107-108页 |
·铜钼等可浮工艺研究 | 第108-126页 |
·等可浮粗选条件试验 | 第108-113页 |
·等可浮精选试验研究 | 第113-117页 |
·强化选铜试验 | 第117-120页 |
·铜钼分离条件试验 | 第120-124页 |
·全工艺流程闭路试验 | 第124-126页 |
·铜钼等可浮扩大连选试验 | 第126-127页 |
·试验工艺流程 | 第126页 |
·试验药剂制度 | 第126-127页 |
·扩大连选试验结果 | 第127页 |
·半工业试验 | 第127-129页 |
·半工业试验工艺流程 | 第127-129页 |
·半工业试验产品指标 | 第129页 |
·推荐药剂制度及成本估算 | 第129-130页 |
·本章小结 | 第130-132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132-135页 |
·结论 | 第132-134页 |
·展望 | 第134-135页 |
参考文献 | 第135-14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 第142-144页 |
致谢 | 第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