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7页 |
·小麦生产的重要地位及条锈菌流行特点 | 第9-10页 |
·小麦抗条锈性遗传研究的发展历程 | 第10-11页 |
·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方法 | 第11-13页 |
·农业防治 | 第11-12页 |
·药剂防治 | 第12页 |
·种植抗病品种 | 第12-13页 |
·已知小麦抗条锈病基因 | 第13-17页 |
·小麦抗条锈病基因的来源 | 第13-15页 |
·抗病实验室暂命名的标记 | 第15-17页 |
·小麦抗条锈病遗传研究的方法 | 第17-22页 |
·基因推导分析 | 第17页 |
·常规杂交分析 | 第17页 |
·非整倍体法 | 第17-18页 |
·细胞分子遗传学 | 第18页 |
·DNA 分子标记技术 | 第18-22页 |
·寻找与目的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的方法 | 第22-23页 |
·近等基因系法(Near-Isogenic Lines,NIL) | 第22-23页 |
·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 | 第23页 |
·黄淮麦区概况 | 第23-24页 |
·黄淮麦区简介 | 第23页 |
·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的抗条锈性及其利用 | 第23-24页 |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 第24-25页 |
·技术路线及目的意义 | 第25-27页 |
·技术路线 | 第25页 |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5-27页 |
第二章 小麦品种小偃 9323 抗条锈病基因遗传分析及分子标记 | 第27-39页 |
·材料 | 第27页 |
·小麦品种 | 第27页 |
·供试小麦条锈菌 | 第27页 |
·分子标记所用仪器及试剂 | 第27页 |
·仪器设备 | 第27页 |
·主要试剂 | 第27页 |
·方法 | 第27-32页 |
·苗期抗条锈性鉴定和遗传分析 | 第27-28页 |
·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 第28-29页 |
·抗条锈病基因分子图谱的构建 | 第29-30页 |
·抗病池和感病池的构建及多态性标记的筛选 | 第30-32页 |
·遗传距离估算和连锁分析 | 第3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2-36页 |
·小偃 9323 苗期抗锈性鉴定 | 第32-33页 |
·小偃 9323 的抗条锈性遗传分析 | 第33-34页 |
·YrXY9323 的 SSR 标记与定位 | 第34页 |
·连锁性分析 | 第34-35页 |
·YrXY9323 最近标记对黄淮麦区品种的检测 | 第35-36页 |
·讨论 | 第36-38页 |
·结论 | 第38-39页 |
第三章 小麦品种白大头的抗条锈病遗传分析 | 第39-44页 |
·试验材料 | 第39页 |
·植物材料 | 第39页 |
·条锈菌小种: | 第39页 |
·方法 | 第39-41页 |
·白大头苗期和成株期抗条锈性温室测试 | 第39页 |
·田间抗病性测试 | 第39-40页 |
·数据处理和分析 | 第40页 |
·温室抗条锈性测定 | 第40-41页 |
·田间抗病性鉴定 | 第41页 |
·白大头抗病基因的遗传分析 | 第41-42页 |
·讨论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作者简介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