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6页 |
表目录 | 第16-17页 |
图目录 | 第17-1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9-25页 |
·引言 | 第19-25页 |
·研究背景 | 第19-2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20-23页 |
·研究方法概述 | 第23-25页 |
第二章 研究地概况和研究方法 | 第25-33页 |
·研究地概况 | 第25-26页 |
·南亚热带自然概况 | 第25页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自然概况 | 第25-26页 |
·样地概况和样方设计 | 第26-28页 |
·样地概况 | 第26-27页 |
·试验设计 | 第27-28页 |
·样品采集和分析 | 第28-29页 |
·土壤理化性质 | 第28页 |
·凋落物取样方法 | 第28-29页 |
·细根取样方法 | 第29页 |
·土壤呼吸测定 | 第29页 |
·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29-31页 |
·研究内容 | 第29-30页 |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和意义 | 第30-31页 |
·技术路线图 | 第31页 |
·统计分析 | 第31-33页 |
第三章 固氮树种与桉树混交对土壤有机碳及土壤呼吸季节变化的影响 | 第33-52页 |
·引言 | 第33-36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6-37页 |
·研究地点及实验设计 | 第36页 |
·数据分析 | 第36-37页 |
·结果 | 第37-47页 |
·土壤碳储量和有机碳化学组成 | 第37-39页 |
·土壤呼吸速率的季节变化 | 第39-41页 |
·与土壤呼吸相关的环境因子季节变化 | 第41-45页 |
·自养呼吸与异养呼吸对总呼吸的贡献比例季节动态 | 第45-47页 |
·讨论 | 第47-52页 |
·土壤碳储量和碳化学组分 | 第47-49页 |
·自养呼吸和异养呼吸季节变化 | 第49-50页 |
·自养呼吸及异养呼吸对总呼吸的贡献率 | 第50-52页 |
第四章 固氮树种与桉树混交对土壤不同呼吸组分的影响 | 第52-63页 |
·前言 | 第52-54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54-56页 |
·研究地点及实验设计 | 第54-55页 |
·土壤呼吸、土壤温度及水分含量的测定 | 第55页 |
·土壤 C、N 含量、细根生物量、凋落物量 | 第55页 |
·数据分析 | 第55-56页 |
·结果 | 第56-60页 |
·土壤呼吸与土壤温湿度的关系 | 第56-57页 |
·土壤呼吸各组分年累积通量 | 第57-59页 |
·土壤各呼吸组分与各环境因子的关系 | 第59-60页 |
·讨论 | 第60-63页 |
·温度对土壤呼吸的影响 | 第60页 |
·土壤呼吸模型 | 第60-61页 |
·土壤呼吸组分年累积量及其相关因子 | 第61-63页 |
第五章 固氮树种与桉树混交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组成的影响 | 第63-92页 |
·引言 | 第63-65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65-68页 |
·研究样地及其实验设计 | 第65页 |
·样品的采集和分析 | 第65-68页 |
·数据分析 | 第68页 |
·实验结果 | 第68-87页 |
·固氮树种与一代桉树混交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 第68-78页 |
·固氮树种与二代桉树混交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 第78-87页 |
·讨论 | 第87-92页 |
·固氮树种增加桉树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 | 第87-89页 |
·固氮树种对桉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 第89-90页 |
·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 第90-92页 |
第六章 固氮树种与桉树混交对土壤微生物功能的影响 | 第92-107页 |
·引言 | 第92-94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94-95页 |
·研究样地及其实验设计 | 第94页 |
·样品的采集和分析 | 第94-95页 |
·数据分析 | 第95页 |
·实验结果 | 第95-103页 |
·固氮树种(马占相思)对桉树一代人工林土壤酶活性影响 | 第95-99页 |
·固氮树种(降香黄檀)对桉树二代人工林土壤酶活性影响 | 第99-103页 |
·讨论 | 第103-107页 |
·固氮树种对桉树人工林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第103-105页 |
·土壤酶活性影响土壤有机碳的存储和稳定 | 第105-107页 |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 第107-109页 |
·结论 | 第107-108页 |
·展望 | 第108-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30页 |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 第130-131页 |
致谢 | 第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