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组合抗滑桩的内力计算及模拟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绪论 | 第8-16页 |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 ·选题背景 | 第8-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0-14页 |
| ·微型桩的试验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微型桩的设计计算研究现状 | 第12页 |
| ·微型桩的工程应用现状 | 第12-13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13-14页 |
|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 2 微型组合抗滑桩的机理分析及内力计算 | 第16-34页 |
| ·微型桩的类型及布置形式 | 第16-19页 |
| ·微型桩的类型 | 第16页 |
| ·微型桩的布置形式 | 第16-19页 |
| ·微型桩的特点及适用性 | 第19-20页 |
| ·微型桩的抗滑机理分析 | 第20-21页 |
| ·压力注浆的改性作用 | 第20-21页 |
| ·桩-土(岩)复合型结构抗滑作用 | 第21页 |
| ·微型桩的内力计算 | 第21-33页 |
| ·单根微型桩的抗剪力计算 | 第21-26页 |
| ·平面刚架微型桩体系的内力计算 | 第26-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3 微型桩的模型试验研究 | 第34-41页 |
| ·试验目的 | 第34页 |
| ·试验设计 | 第34-37页 |
| ·试验原理 | 第34页 |
| ·模型材料 | 第34页 |
| ·微型桩的布设 | 第34-36页 |
| ·加载设计 | 第36页 |
| ·测试内容及测试仪器 | 第36-37页 |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37-40页 |
| ·桩顶位移分析 | 第37-38页 |
| ·桩身应变分析 | 第38-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4 微型组合抗滑桩治理 K364 滑坡效果分析 | 第41-56页 |
| ·滑坡区工程地质条件 | 第41-43页 |
| ·地形地貌 | 第41-42页 |
| ·地层岩性 | 第42页 |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42页 |
| ·地质构造 | 第42-43页 |
| ·K364-1#滑坡的基本特征 | 第43-44页 |
| ·滑坡体的空间形态 | 第43页 |
| ·滑坡岩土体结构特征 | 第43-44页 |
| ·K364-1#滑坡的稳定性评价 | 第44-45页 |
| ·滑坡变形影响因素分析 | 第44-45页 |
| ·滑坡的稳定性 | 第45页 |
| ·滑坡治理方案设计 | 第45-48页 |
| ·设计原则 | 第45-46页 |
| ·滑坡治理措施 | 第46-48页 |
| ·微型桩的抗剪稳定性验算 | 第48-49页 |
| ·钢筋作用的抗剪力计算 | 第48页 |
| ·考虑与结构面相互作用的抗剪力计算 | 第48-49页 |
| ·基于 FLAC3D 的滑坡治理效果数值分析 | 第49-55页 |
| ·基本原理 | 第49-51页 |
| ·数值计算的方案 | 第51-52页 |
| ·数值结果 | 第52-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5 结论及建议 | 第56-58页 |
| ·结论 | 第56页 |
| ·建议 | 第56-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 附录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