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大麦论文

大麦抗镰刀菌型茎基腐病遗传及其与重要农艺性状间关系

摘要第1-12页
Abstract第12-15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5-32页
   ·大麦概述与育种现状第15-18页
     ·大麦的驯化与育种利用第15-16页
     ·大麦的种植区域与工业应用第16-18页
   ·麦类作物镰刀菌型茎基腐病第18-22页
     ·病原菌镰刀菌特性与侵染过程第18-20页
     ·茎基腐病对麦类作物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第20-22页
   ·茎基腐病与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关系第22页
   ·大麦遗传图谱构建与QTL作图第22-27页
     ·分子标记第22-25页
     ·大麦的遗传图谱构建第25-26页
     ·大麦QTL作图第26-27页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基因聚合效应第27-29页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概念第27-28页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育种中的应用第28页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优势与限制因素第28-29页
   ·立题依据与技术路线第29-32页
第二章 茎基腐病抗源AWCS276的QTL鉴定、验证及其与生长势的关系第32-49页
 摘要第32页
   ·前言第32-34页
   ·材料与方法第34-38页
     ·植物材料第34页
     ·病原菌接种体制备与茎基腐病评估第34-36页
     ·株高和抽穗期调查第36页
     ·分子标记分析第36-37页
     ·数据统计与QTL作图分析第37-38页
   ·结果与分析第38-46页
     ·RIL群体Baudin/AWCS276的茎基腐病描述第38-40页
     ·RIL群体Baudin/AWCS276连锁图谱构建与QTL分析第40-43页
     ·Qcrs.cpi-4H在RIL群体Fleet/AWCS276的效力验证第43-44页
     ·RIL群体Baudin/AWCS276中株高对抗病性影响第44-45页
     ·RIL群体Baudin/AWCS276中抽穗期对抗病性影响第45-46页
   ·讨论第46-49页
第三章 茎基腐病抗源AWCS079的QTL鉴定、验证及其与株高的关系第49-64页
 摘要第49页
   ·前言第49-50页
   ·材料与方法第50-54页
     ·植物材料第50页
     ·病原菌接种体制备与茎基腐病评估第50-52页
     ·株高测定第52页
     ·分子标记分析第52-53页
     ·数据统计与QTL作图分析第53-54页
   ·结果与分析第54-62页
     ·RIL群体Baudin/AWCS079的茎基腐病描述第54-55页
     ·RIL群体Baudin/AWCS079遗传图谱构建第55-57页
     ·RIL群体Baudin/AWCS079茎基腐病抗性QTL的鉴定第57-60页
     ·两个主效QTL的验证第60-61页
     ·RIL群体Baudin/AWCS079株高QTL分析及对抗性的影响第61-62页
   ·讨论第62-64页
第四章 QTL聚合对增强茎基腐病抗性的效应第64-73页
 摘要第64页
   ·前言第64-65页
   ·材料与方法第65-67页
     ·植物材料第65页
     ·病原菌接种体制备与茎基腐病评估第65-66页
     ·分子标记分析第66页
     ·数据分析第66-67页
   ·结果与分析第67-71页
     ·群体Lockyer//AWCS079/AWCS276茎基腐病描述第67-68页
     ·群体Lockyer//AWCS079/AWCS276中的QTL检测第68页
     ·QTL聚合对增强基腐病抗性的效应第68-71页
   ·讨论第71-73页
第五章 茎基腐病抗性与Rht基因的关系第73-89页
 摘要第73页
   ·前言第73-75页
   ·材料与方法第75-80页
     ·Rht基因近等基因系的创制第75页
     ·分子克隆第75-76页
     ·近等基因系UZU等位基因验证第76-77页
     ·株高测定第77页
     ·病原菌接种体制备与茎基腐病评估第77-78页
     ·相对菌含量测定第78-79页
     ·统计分析第79-80页
   ·结果与分析第80-86页
     ·矮杆近等基因系的创制及uzu等位基因鉴定第80-82页
     ·矮杆基因uzu近等基因系的株高评价第82-83页
     ·近等基因系间的茎基腐病DI值差异分析第83-84页
     ·近等基因系间的菌含量差异分析第84-85页
     ·茎基腐病与株高间的相关性第85-86页
   ·讨论第86-89页
第六章 抗性位点来源材料TX9425穗型的深度遗传分析第89-102页
 摘要第89页
   ·前言第89-90页
   ·材料与方法第90-92页
     ·近等基因系的创制与评估方法第90-91页
     ·目标QTL区域分离群体的创制与评估第91-92页
     ·分子标记与连锁图谱构建第92页
     ·数据统计分析第92页
   ·结果与分析第92-100页
     ·穗型近等基因系描述第92-94页
     ·近等基因系方差与相关性分析第94-96页
     ·穗型目标片段特定分离群体描述第96-98页
     ·穗型基因精细定位第98-100页
   ·讨论第100-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23页
附录1 第六章所使用的引物及条件第123-126页
致谢第126-12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128页

论文共12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杂交竹梢枯病菌蛋白毒素及其精确作用机制研究
下一篇:川牛膝多糖对小鼠免疫反应的影响及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