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5页 |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相关概念 | 第13-19页 |
·商业 | 第13-14页 |
·商业空间 | 第14-16页 |
·布局结构 | 第16-17页 |
·中央商务区 | 第17-18页 |
·中央商务区的商业空间 | 第18-19页 |
·研究对象 | 第19-23页 |
·对象划定 | 第19-21页 |
·地域范围 | 第21-23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 | 第23-24页 |
·文献查阅法 | 第23页 |
·实地调研法 | 第23页 |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 第23-24页 |
·研究框架 | 第24-25页 |
第二章 研究综述 | 第25-41页 |
·城市中心区商业空间结构研究 | 第25-31页 |
·国外城市中心区商业空间结构研究 | 第25-27页 |
·国内城市中心区商业空间结构研究 | 第27-31页 |
·中央商务区空间结构形态研究 | 第31-36页 |
·国外中央商务区空间结构形态研究 | 第31-34页 |
·国内中央商务区空间结构形态研究 | 第34-36页 |
·广州珠江新城规划及实施研究 | 第36-39页 |
·规划设计研究 | 第36-38页 |
·实施管理研究 | 第38-39页 |
·综述评价 | 第39-41页 |
·地理学以空间表征的实证研究为主,建筑学则偏重于空间设计的方法研究 | 第39页 |
·商业空间研究理论与方法呈现多学科结合 | 第39页 |
·商业空间的影响机制日趋多元化 | 第39页 |
·国内缺乏对中央商务区的零售商业空间研究 | 第39-40页 |
·对珠江新城的研究多为规划设计方法和实施管理分析,暂无实证研究 | 第40-41页 |
第三章 案例研究 | 第41-53页 |
·香港中环的商业空间 | 第41-50页 |
·概况 | 第41页 |
·用地构成 | 第41-43页 |
·交通体系 | 第43-46页 |
·商业空间模式 | 第46-49页 |
·商业空间布局特征 | 第49-50页 |
·巴黎德方斯的商业空间 | 第50-52页 |
·概况 | 第50-51页 |
·商业空间布局特征 | 第51-52页 |
·建设经验 | 第52-53页 |
第四章 广州市珠江新城商业空间的影响机制 | 第53-79页 |
·经济发展 | 第54-60页 |
·相关产业发展 | 第54-57页 |
·消费经营关系 | 第57-60页 |
·政策指导 | 第60-67页 |
·市级层面政策 | 第60-66页 |
·区级层面政策 | 第66-67页 |
·地理区位 | 第67-77页 |
·城市空间结构 | 第67-71页 |
·周边地区环境 | 第71-77页 |
·影响机制 | 第77-79页 |
第五章 广州市珠江新城商业空间的布局结构 | 第79-115页 |
·商业设施的分布概况 | 第79-86页 |
·商业设施的数量 | 第79页 |
·商业设施的空间分布 | 第79-83页 |
·商业活动的空间强度 | 第83-86页 |
·交通类型导向的商业空间布局结构 | 第86-105页 |
·道路交通沿线的商业空间布局结构 | 第87-96页 |
·地铁站点周边的商业空间布局结构 | 第96-101页 |
·商业设施的交通导向类型 | 第101-105页 |
·用地类型导向的商业空间布局结构 | 第105-113页 |
·不同用地类型中的商业设施布局结构 | 第106-109页 |
·超大规模商业设施的内部业态结构 | 第109-110页 |
·商业设施的用地导向类型 | 第110-113页 |
·本章小结 | 第113-115页 |
第六章 对比分析 | 第115-126页 |
·竖向对比 | 第115-120页 |
·横向对比 | 第120-123页 |
·本章小结 | 第123-126页 |
·广州市珠江新城商业空间的特征与不足 | 第123-124页 |
·我国大城市中心商务区商业空间的开发经验 | 第124-126页 |
结论 | 第126-132页 |
研究结论 | 第126-128页 |
建议与讨论 | 第128-130页 |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 第130-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132-140页 |
附录:珠江新城商业设施统计数据 | 第140-14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47-148页 |
致谢 | 第148-150页 |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 第1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