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4页 |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1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6-34页 |
·前言 | 第16页 |
·超重力技术简介 | 第16-22页 |
·超重力技术基本原理 | 第16-17页 |
·超重力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 第17-18页 |
·超重力技术的基本特点 | 第18-19页 |
·超重力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超重力技术在材料制备方面的应用 | 第21-22页 |
·晶须简介 | 第22-25页 |
·晶须的性质和特点 | 第22页 |
·晶须的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晶须的性能指标 | 第23-24页 |
·晶须的生长机理 | 第24-25页 |
·三水碳酸镁晶须简介 | 第25-29页 |
·三水碳酸镁晶须的性质 | 第25页 |
·三水碳酸镁晶须的制备方法 | 第25-28页 |
·其他制备方法 | 第28-29页 |
·三水碳酸镁晶须的应用 | 第29页 |
·氧化镁晶须简介 | 第29-32页 |
·氧化镁晶须的性质 | 第29-30页 |
·氧化镁晶须的制备方法 | 第30-31页 |
·氧化镁晶须的应用 | 第31-32页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内容 | 第32-34页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32-33页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33-34页 |
第二章 实验原理及设计 | 第34-44页 |
·实验原理 | 第34-36页 |
·三水碳酸镁的制备原理 | 第34页 |
·氧化镁的制备原理 | 第34页 |
·晶面发育的布拉维法则 | 第34-36页 |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36-39页 |
·实验试剂 | 第36页 |
·实验仪器 | 第36-38页 |
·RPB规格参数 | 第38-39页 |
·分析测试方法 | 第39-44页 |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39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 第39-40页 |
·热重分析 | 第40页 |
·pH分析 | 第40页 |
·Mg~(2+)滴定分析 | 第40-41页 |
·堆积密度分析 | 第41-44页 |
第三章 三水碳酸镁的制备 | 第44-64页 |
·实验流程 | 第44页 |
·反应终点pH值的确定 | 第44-47页 |
·操作条件对三水碳酸镁形貌的影响 | 第47-55页 |
·反应温度对三水碳酸镁形貌的影响 | 第47-50页 |
·旋转床转速对三水碳酸镁形貌的影响 | 第50-51页 |
·CO_2含量对三水碳酸镁形貌的影响 | 第51-52页 |
·氯化镁初始浓度对三水碳酸镁形貌的影响 | 第52-54页 |
·碱液和Mg~(2+)的摩尔比对三水碳酸镁形貌的影响 | 第54-55页 |
·操作条件对三水碳酸镁堆积密度的影响 | 第55-60页 |
·反应温度对三水碳酸镁堆积密度的影响 | 第55-56页 |
·转速对三水碳酸镁堆积密度的影响 | 第56-57页 |
·CO_2含量对三水碳酸镁堆积密度的影响 | 第57-58页 |
·氯化镁初始浓度对三水碳酸镁堆积密度的影响 | 第58-59页 |
·碱液和Mg~(2+)的摩尔比对三水碳酸镁堆积密度的影响 | 第59-60页 |
·适宜条件下的产物制备 | 第60-62页 |
·实验条件 | 第6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0-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四章 氧化镁晶须的制备 | 第64-72页 |
·实验流程 | 第64页 |
·前驱物热失重分析 | 第64页 |
·前驱物形貌尺寸对氧化镁形貌尺寸的影响 | 第64-66页 |
·操作条件对氧化镁堆积密度的影响 | 第66-69页 |
·煅烧温度对氧化镁堆积密度的影响 | 第66-67页 |
·煅烧时间对氧化镁堆积密度的影响 | 第67-68页 |
·升温速率对氧化镁堆积密度的影响 | 第68-69页 |
·适宜条件下的产物制备 | 第69-71页 |
·实验条件 | 第6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9-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五章 实验结论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0页 |
致谢 | 第80-82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2-84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84-86页 |
附录 | 第8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