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地学论文--环境地质学论文

西藏曲水—桑日地区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3页
第1章 绪论第13-25页
   ·选题依据第13-15页
     ·西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重点区域第13页
     ·西藏曲水-桑日地区属于“一江两河”核心区域第13-14页
     ·可持续发展成为区域发展主线第14-15页
   ·研究意义第15-16页
     ·探讨西藏曲水-桑日地区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第15页
     ·探讨西藏曲水-桑日地区重要资源的开发模式第15-16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6-20页
     ·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6-18页
     ·国土资源开发模式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8-20页
   ·论文研究工作基础第20-21页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1-23页
     ·研究区层次界定第21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21-22页
     ·研究技术路线第22-23页
   ·论文主要成果第23-25页
第2章 地理与地质环境评价与分析第25-48页
   ·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概况第25-34页
     ·地理区位第25页
     ·经济概况第25-26页
     ·地形地貌第26-29页
     ·气候特点及演变第29-34页
   ·地质特征第34-48页
     ·区域背景第34-35页
     ·区域地层第35-38页
     ·地质构造第38-41页
     ·火山岩第41页
     ·侵入岩第41-42页
     ·变质岩与变质作用第42-43页
     ·新构造运动与地震第43-45页
     ·工程地质条件第45-46页
     ·地质灾害第46-48页
第3章 国土资源开发现状及问题分析第48-60页
   ·土地资源开发第48-50页
     ·土地资源分布第48-49页
     ·土地资源开发现状第49页
     ·土地资源开发问题第49-50页
   ·水资源开发第50-53页
     ·水文区划第50页
     ·流域划分第50-51页
     ·河网密度第51-52页
     ·水资源开发现状第52-53页
     ·水资源开发问题第53页
   ·旅游资源开发第53-56页
     ·旅游资源分布第53-54页
     ·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第54-55页
     ·旅游资源开发问题第55-56页
   ·矿产资源开发第56-60页
     ·矿产资源分布及特点第56-58页
     ·矿产资源开发现状第58-59页
     ·矿产资源开发问题第59-60页
第4章 土地利用/植被覆盖演变及分析第60-85页
   ·数据来源及处理第60-62页
     ·数据来源第60页
     ·数据处理第60-62页
   ·土地利用/植被覆盖解译标志第62-67页
     ·土地利用类型分类准则第62页
     ·土地利用类型解译标志第62-65页
     ·土地利用类型遥感分类技术第65-66页
     ·植被覆盖度分级准则第66-67页
   ·植被覆盖度特征及演变分析第67-72页
     ·1988 年植被覆盖度特征第67-68页
     ·2000 年植被覆盖度特征第68-70页
     ·2009 年植被覆盖度特征第70-71页
     ·植被覆盖度演变及分析第71-72页
   ·土地利用特征及演变分析第72-78页
     ·1988 年土地利用特征第72-73页
     ·2000 年土地利用特征第73-74页
     ·2009 年土地利用特征第74-75页
     ·土地利用格局演变及分析第75-78页
   ·沙地演变特征及分析第78-81页
     ·沙地分布特征第78-80页
     ·沙化演变特征第80-81页
   ·湖泊演变特征及分析第81-85页
     ·湖泊分布特征第81-82页
     ·湖泊演变特征第82-85页
第5章 土壤环境评价第85-115页
   ·地质基础与成土母质第85页
   ·土壤的分布规律第85-87页
     ·土壤水平分布第85-87页
     ·土壤垂直分布第87页
   ·土壤元素背景值确定第87-95页
     ·土壤元素背景值第88-94页
     ·土壤元素背景值综合分区第94-95页
   ·土壤样品采集和分析测试第95-96页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和预测第96-115页
     ·基于流域的评价单元划定第96-101页
     ·测试分析项目数值特征第101-102页
     ·土壤化学元素单项评价第102-112页
     ·土壤化学元素数理统计第112-113页
     ·土壤化学元素综合评价第113-115页
第6章 水环境评价第115-135页
   ·水文地质第115-116页
     ·地表水系第115页
     ·地下水第115页
     ·水文地质区划第115-116页
   ·水环境评价方法第116-118页
     ·评价因子确定第116-117页
     ·评价指标确定第117-118页
     ·评价方法确定第118页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第118-134页
     ·地表水环境单元素评价第118-131页
     ·地表水化学元素数理统计第131-132页
     ·地表水样与土样数值分析第132-133页
     ·地表水环境综合评价第133-134页
   ·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第134-135页
第7章 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及分析第135-154页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135-136页
     ·评价指标选择原则第135页
     ·评价指标层次第135-136页
   ·评价指标及权重拟定第136-139页
     ·评价指标简述第136-138页
     ·指标权重确定第138-139页
   ·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区划第139-145页
     ·计算方法第139-140页
     ·承载力分级第140页
     ·承载力分区第140-145页
   ·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分析第145-147页
     ·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优第145页
     ·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良第145-146页
     ·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中第146页
     ·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差第146-147页
   ·基于承载力的国土资源开发规划第147-154页
     ·土地资源开发规划第148-149页
     ·水资源开发规划第149-150页
     ·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第150-151页
     ·矿产资源开发规划第151-154页
结论与讨论第154-157页
致谢第157-159页
参考文献第159-166页
作者简介第16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166-16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第167页

论文共1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区域性山地环境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研究
下一篇: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层序岩相古地理及生储盖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