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导论 | 第11-16页 |
| ·课题来源 | 第11-12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5-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 ·创新点 | 第15-16页 |
| 第2章 香港廉政公署研究 | 第16-29页 |
| ·香港廉政公署的概念 | 第16页 |
| ·香港廉政公署成立的原因 | 第16-19页 |
| ·香港廉政公署成立的社会背景 | 第16-18页 |
| ·廉政公署产生的直接原因 | 第18-19页 |
| ·香港廉政公署的组织架构及其法律设施 | 第19-23页 |
| ·香港廉政公署的组织架构 | 第19-22页 |
| ·香港廉政公署的法律设施 | 第22-23页 |
| ·廉政公署制度的特色 | 第23-29页 |
| ·超然的独立性 | 第23-24页 |
| ·三管齐下、全面反贪 | 第24-25页 |
| ·权力广泛 | 第25页 |
| ·重视市民参与 | 第25-26页 |
| ·重视对廉政公署的监督 | 第26-29页 |
| 第3章 现阶段我国反腐廉政建设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 第29-35页 |
| ·现阶段内地腐败呈现新的趋势 | 第29-31页 |
| ·腐败的领域有持续扩散的趋势 | 第29-30页 |
| ·腐败的主体个体有群体化发展的趋势 | 第30页 |
| ·腐败的手段日益“技术化”“隐性化” | 第30-31页 |
| ·我国反腐廉政建设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 第31-35页 |
| ·人民群众对反腐廉政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 | 第31-32页 |
| ·我国反腐廉政建设机构众多但协同效应不足 | 第32-35页 |
| 第4章 香港廉政公署制度对内地反腐倡廉制度的启示 | 第35-48页 |
| ·整合内地的反腐败机构,成立中国特色的“廉政公署” | 第35-40页 |
| ·在政治体制上,加强反腐败机构的独立性 | 第36-37页 |
| ·整合现有的反腐倡廉相关机构 | 第37-39页 |
| ·广泛赋权 | 第39-40页 |
| ·加强对反腐倡廉机构的监督 | 第40-41页 |
| ·外部监督 | 第40-41页 |
| ·内部监督 | 第41页 |
| ·建立惩治与教育预防并重的反腐倡廉体系 | 第41-43页 |
| ·惩治要违法必究“零容忍” | 第41-42页 |
| ·教育要务求实效“入心入脑” | 第42页 |
| ·惩治和教育两手都要硬 | 第42-43页 |
| ·全民反腐营造“廉洁社会” | 第43-46页 |
| ·提升人民群众反腐廉政建设的参与度 | 第43-44页 |
| ·培育社会廉政文化 | 第44-45页 |
| ·利用网络助推反腐倡廉 | 第45-46页 |
| ·建立严格的举报制度 | 第46-48页 |
| ·完善举报人保护制度的相关法律 | 第46-47页 |
| ·改革现有的实名举报制度 | 第47页 |
| ·要建立举报处理反馈机制 | 第47-48页 |
| 结语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