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车车内空气质量影响因素与评价模式研究
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1 引言 | 第9-13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0-11页 |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创新点 | 第11-12页 |
·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2 乘用车车内空气污染状况调查 | 第13-23页 |
·乘用车内污染物的种类、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来源 | 第13-17页 |
·乘用车内污染物的种类及对人体的影响 | 第13-16页 |
·乘用车内污染物的来源 | 第16-17页 |
·测试方案 | 第17-19页 |
·研究对象 | 第17页 |
·测试方案 | 第17-18页 |
·检测方法 | 第18-19页 |
·乘用车内部空气污染值测定 | 第19-23页 |
·甲醛值的测定 | 第19-20页 |
·挥发性有机物(TVOC)的测定 | 第20-21页 |
·CO_2 值的测定 | 第21-23页 |
3 乘用车车内空气污染影响因素分析 | 第23-36页 |
·温度及湿度的影响分析 | 第23-26页 |
·行驶状态的影响分析 | 第26-28页 |
·道路空气的影响 | 第28-30页 |
·车龄和型号的影响 | 第30-33页 |
·车内装饰物的影响分析 | 第33-35页 |
·空调开闭状态的影响 | 第35-36页 |
4 乘用车车内空气污染评价分析 | 第36-52页 |
·乘用车车内空气污染评价模型确立 | 第36-40页 |
·乘用车车内空气污染评价的意义 | 第36页 |
·评价方案的选择 | 第36-38页 |
·乘用车内污染物限值标准 | 第38-40页 |
·乘用车车内灰色评价模型 | 第40-48页 |
·乘用车车内灰色评价模型的确定 | 第40页 |
·灰色评价模型基本思路 | 第40-41页 |
·灰色序列的确定 | 第41-42页 |
·灰色评价模型的确立 | 第42-44页 |
·乘用车车内空气质量灰色评价分析 | 第44-48页 |
·乘用车车内污染综合指数评价 | 第48-51页 |
·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48-49页 |
·指标值的标准化 | 第49页 |
·乘用车车内空气质量等级划分标准 | 第49页 |
·乘用车车内空气质量评价 | 第49-50页 |
·乘用车车内空气质量评价结果 | 第50-51页 |
·两种模型优劣分析 | 第51-52页 |
5 乘用车内污染的控制策略探讨 | 第52-56页 |
·引言 | 第52页 |
·政策策略控制 | 第52-53页 |
·政府控制 | 第52页 |
·制造商设计和制造 | 第52-53页 |
·工程技术控制策略 | 第53-56页 |
·温度控制 | 第53-54页 |
·通风控制 | 第54-55页 |
·车内空气消毒净化 | 第55-56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56-59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建议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作者简介 | 第63-65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