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唑杀菌剂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菌活性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8页 |
| ·植物真菌病害 | 第11-13页 |
| ·植物真菌病害的类型 | 第11页 |
| ·植物真菌病害的症状 | 第11-12页 |
| ·植物类真菌病害的传播 | 第12页 |
| ·植物类真菌病害的防治 | 第12-13页 |
| ·人类真菌病害 | 第13-16页 |
| ·真菌感染 | 第13-14页 |
| ·变态反应性疾病 | 第14页 |
| ·中毒性疾病 | 第14-16页 |
| ·杀菌剂发展简史 | 第16-21页 |
| ·农用杀菌剂发展 | 第16-19页 |
| ·人用杀菌剂发展 | 第19-21页 |
| ·三唑类杀菌剂研究 | 第21-26页 |
| ·三唑类杀菌剂的配合物研究概况 | 第21-23页 |
| ·三唑类杀菌剂的结构修饰研究 | 第23-26页 |
| ·本文的选题及创新 | 第26-28页 |
| 第二章 基于点击反应合成三唑类杀菌剂衍生物 | 第28-56页 |
| ·引言 | 第28页 |
|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28-29页 |
| ·反应底物及实验条件的筛选 | 第29-39页 |
| ·对粉唑醇进行结构修饰探索 | 第29-33页 |
| ·对戊唑醇进行结构修饰探索 | 第33-35页 |
| ·对己唑醇进行结构修饰探索 | 第35-36页 |
| ·对烯唑醇进行结构修饰探索 | 第36-39页 |
| ·点击反应合成衍生物 | 第39-53页 |
| ·第一系列:把烯唑醇修饰成含有叠氮的化合物 | 第39-46页 |
| ·第二系列:把烯唑醇修饰成含有端基炔的化合物 | 第46-53页 |
| ·烯唑醇衍生物的理化性质 | 第53-54页 |
| ·溶解性 | 第53页 |
| ·稳定性 | 第53页 |
| ·熔点测试 | 第53-54页 |
| ·红外光谱 | 第54页 |
| ·质谱 | 第54页 |
| ·核磁共振谱 | 第5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4-56页 |
| 第三章 三唑类杀菌剂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 | 第56-74页 |
| ·引言 | 第56页 |
|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56页 |
| ·实验部分 | 第56-64页 |
| ·配合物合成常用方法 | 第56-58页 |
| ·粉唑醇配合物合成 | 第58-62页 |
| ·烯唑醇配合物合成 | 第62-64页 |
| ·配合物的表征及性质 | 第64-72页 |
| ·紫外光谱 | 第64-65页 |
| ·热分析 | 第65-70页 |
| ·红外光谱 | 第70页 |
| ·配合物性质 | 第70-71页 |
| ·配合物结构 | 第71-72页 |
| ·衍生物的金属配合 | 第7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72-74页 |
| 第四章 抗菌活性测试 | 第74-82页 |
| ·研究背景 | 第74页 |
| ·实验部分 | 第74-81页 |
| ·实验仪器和材料 | 第74-75页 |
| ·体外抗真菌活性测试 | 第75-80页 |
| ·体外抗细菌活性测试 | 第80-8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81-82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82-84页 |
| 参考文献 | 第84-92页 |
| 致谢 | 第92-9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94-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