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城市空间居住隔离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图表目录 | 第10-12页 |
| 1 绪论 | 第12-19页 |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 ·研究范围 | 第13-15页 |
| ·学科范围 | 第13页 |
| ·空间范围 | 第13-14页 |
| ·时间范围 | 第14-15页 |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5-16页 |
|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6-17页 |
|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论文的结构与框架 | 第17-19页 |
| 2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9-30页 |
| ·概念释义 | 第19-23页 |
| ·社会分层 | 第19-20页 |
| ·居住隔离 | 第20-22页 |
| ·居住隔离指数 | 第22-23页 |
| ·国外居住隔离研究 | 第23-26页 |
| ·人文生态学 | 第23-24页 |
| ·都市人类学 | 第24-25页 |
| ·空间经济学 | 第25-26页 |
| ·国内居住隔离研究 | 第26-28页 |
| ·社会地理学 | 第26-27页 |
| ·城乡规划学 | 第27-28页 |
| ·居住隔离研究方法 | 第28-29页 |
| ·国外研究方法 | 第28页 |
| ·国内研究方法 | 第28-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3 郑州市发展状况及居住隔离现状分析 | 第30-53页 |
| ·郑州市基本情况 | 第30-42页 |
|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 第30-33页 |
| ·空间结构特征 | 第33-37页 |
| ·人口特征 | 第37-40页 |
| ·住宅市场概况 | 第40-42页 |
| ·郑州市居住隔离指数的宏观测度 | 第42-48页 |
| ·居住隔离指数的计算 | 第42-45页 |
| ·居住隔离指数的度量 | 第45-48页 |
| ·郑州市居住隔离的空间特征 | 第48-52页 |
| ·整体呈扇形分布的空间隔离形态 | 第48-50页 |
| ·局部呈同心圆式的空间隔离形态 | 第50-51页 |
| ·分区呈“板块”式的空间隔离形态 | 第51-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4 郑州市居住隔离现象显现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53-64页 |
| ·社会分层的影响 | 第53-56页 |
| ·制度性因素的影响 | 第56-62页 |
| ·土地制度变化的影响 | 第56-59页 |
| ·分税制的影响 | 第59-60页 |
| ·住房政策与制度的影响 | 第60-62页 |
| ·城市规划地位变化的影响 | 第62-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5 基于缓解郑州市居住隔离的城市规划策略 | 第64-90页 |
| ·居住隔离对郑州城市发展的影响 | 第64-65页 |
| ·正面影响 | 第64-65页 |
| ·负面影响 | 第65页 |
| ·城市规划应对策略 | 第65-89页 |
| ·均衡配置城市公共服务设施 | 第66-72页 |
| ·合理布局道路与公共交通系统 | 第72-79页 |
| ·推行混合居住模式 | 第79-85页 |
| ·倡导公众参与制度 | 第85-89页 |
|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 6 总结 | 第90-92页 |
| ·论文总结 | 第90-91页 |
| ·前景展望 | 第91-92页 |
| 参考文献 | 第92-95页 |
| 个人简历 | 第95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实践项目 | 第95-96页 |
| 致谢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