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支付风险的法律防范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绪论 | 第12-16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12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三) 国内外立法综述 | 第12-14页 |
(四) 研究方法及论文结构 | 第14-15页 |
(五) 创新与不足 | 第15-16页 |
1 电子支付概述 | 第16-25页 |
·电子支付的涵义及特征 | 第16-18页 |
·电子支付的涵义 | 第16页 |
·电子支付的分类 | 第16-17页 |
·电子支付的特征 | 第17-18页 |
·电子支付的发展现状 | 第18-20页 |
·电子支付模式分析 | 第20-25页 |
·网上银行转账支付 | 第21-22页 |
·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电子支付 | 第22-23页 |
·通过虚拟货币进行支付 | 第23-25页 |
2 电子支付风险的类型及法律防范目标 | 第25-34页 |
·电子支付风险的主要类型 | 第25-31页 |
·电子支付的主体风险 | 第25-27页 |
·电子支付的金融风险 | 第27-29页 |
·电子支付的技术风险 | 第29-31页 |
·电子支付风险产生的法律原因 | 第31-33页 |
·电子支付主体风险产生的法律原因 | 第31页 |
·电子支付金融风险产生的法律原因 | 第31-32页 |
·电子支付技术风险产生的原因 | 第32-33页 |
·电子支付风险的法律防范目标 | 第33-34页 |
3 电子支付主体风险的法律防范 | 第34-46页 |
·电子支付主体能力瑕疵风险的法律防范措施 | 第34-39页 |
·电子支付主体能力瑕疵风险的承担者 | 第34-36页 |
·电子支付主体能力瑕疵风险的损火分担原则 | 第36-39页 |
·电子支付主体信用风险的法律防范措施 | 第39-43页 |
·建立个人网络信用评价系统 | 第39-42页 |
·建立企业信用体系 | 第42-43页 |
·电子支付主体操作风险的法律防范措施 | 第43-46页 |
·电子支付操作风险的归责原则 | 第43-44页 |
·电子支付操作风险的损失分担 | 第44-46页 |
4 电子支付金融风险的法律防范 | 第46-55页 |
·电子支付带来的货币制度风险的法律防范措施 | 第46-49页 |
·电子货币的法律性质 | 第46页 |
·"电子化的货币"对金融体系的影响及防范措施 | 第46-48页 |
·"虚拟货币"对金融体系的影响及防范措施 | 第48-49页 |
·网上银行监管风险的法律防范措施 | 第49-52页 |
·各国金融监管模式考察 | 第49-51页 |
·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现状及改革方向 | 第51页 |
·防范网上银行监管风险的其他措施 | 第51-52页 |
·第三方电子支付系统风险的法律防范措施 | 第52-55页 |
·明确第三方支付系统法律地位和法律责任 | 第52-53页 |
·建立第三方支付企业账户监管制度 | 第53-54页 |
·建立第三方支付的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 | 第54-55页 |
5 电子支付立法原则的抽离 | 第55-58页 |
·内容上的立法原则 | 第55-56页 |
·安全性原则 | 第55页 |
·权益平衡原则 | 第55页 |
·立法弹性与针对性并重原则 | 第55-56页 |
·交易记录原则 | 第56页 |
·步骤上的立法原则 | 第56-58页 |
·稳步推进原则 | 第56页 |
·低位阶法的灵活性与高位阶法的稳定性相结合的原则 | 第56-58页 |
结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个人简介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