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 ·全球风力发电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1-16页 |
| ·国外风电发展现状及趋势 | 第11-15页 |
| ·中国风电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5-16页 |
| ·风力发电机组低电压穿越技术研究现状 | 第16-21页 |
| ·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组 | 第16-18页 |
| ·国内外低电压穿越技术相关规定与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双馈型风力发电系统数学模型 | 第22-41页 |
| ·引言 | 第22页 |
| ·风资源数学模型 | 第22-24页 |
| ·风力机数学模型 | 第24-26页 |
| ·双馈感应发电机的数学模型 | 第26-34页 |
| ·三相静止坐标系下 DFIG 数学模型 | 第26-30页 |
| ·任意速旋转 dq 坐标系下的 DFIG 数学模型 | 第30-34页 |
| ·双馈风力发电机组传动机构数学模型 | 第34-35页 |
| ·双 PWM 变流器的数学模型 | 第35-40页 |
| ·网侧 PWM 变流器模型 | 第36-38页 |
| ·转子侧 PWM 变流器模型 | 第38-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三章 基于撬棒保护的双馈型风力发电机组低电压穿越特性研究 | 第41-73页 |
| ·引言 | 第41页 |
| ·基于德国电力系统仿真软件 DIgSILENT/Power Factory 建模 | 第41-56页 |
| ·德国电力系统仿真软件 DIgSILENT/Power Factory 介绍 | 第41-42页 |
| ·DFIG 在仿真软件 DIgSILENT/Power Factory 中模型搭建 | 第42-56页 |
| ·电网电压跌落特性研究 | 第56-63页 |
| ·三相电网电压对称跌落研究 | 第57-60页 |
| ·三相电网电压对称跌落研究 | 第60-61页 |
| ·DFIG 暂态特性仿真 | 第61-63页 |
| ·双馈风力发电机组撬棒保护控制策略研究 | 第63-67页 |
| ·并网点电压跌落深度为额定值 20%情况下低电压穿越仿真研究 | 第67-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 第四章 动态无功补偿技术研究 | 第73-81页 |
| ·引言 | 第73页 |
| ·双馈型风力发电机组自身无功补偿技术研究 | 第73页 |
| ·风电场整体无功补偿技术研究 | 第73-80页 |
| ·风电场建模研究 | 第74-76页 |
| ·风电场无功补偿技术研究 | 第76-80页 |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 第五章 双馈型风力发电机组低电压穿越现场测试研究及仿真验证 | 第81-97页 |
| ·引言 | 第81页 |
| ·单台风力发电机组低电压穿越测试研究 | 第81-88页 |
| ·低电压穿越测试设备 DIPGEN 介绍及工作原理研究 | 第81-84页 |
| ·低电压穿越测试流程及方法研究 | 第84-86页 |
| ·低电压穿越测实验与仿真验证 | 第86-88页 |
| ·风电场整体无功补偿技术研究 | 第88-96页 |
| ·人工短路实验原理 | 第88-89页 |
| ·人工短路实验模型建立 | 第89-93页 |
| ·人工短路测试实验与仿真验证 | 第93-96页 |
|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97-98页 |
| 参考文献 | 第98-100页 |
| 附录 A 某地区电网主要网架结构图 | 第100-101页 |
| 附录 B 某风电场一次系统接线图 | 第101-102页 |
| 附录 C 1.5 MW 双馈风电机组参数 | 第102-103页 |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103-104页 |
| 致谢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