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2页 |
| 第1章 导论 | 第12-18页 |
| ·选题的背景 | 第12-13页 |
| ·山东省经济发展出现新趋势和新思路 | 第12-13页 |
| ·国家和山东省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 | 第13页 |
| ·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需要 | 第13页 |
|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4-16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本文的内容框架和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本文的主要结构框架 | 第16-17页 |
|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7页 |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7-18页 |
| 第2章 国内外职业教育体系及其特点 | 第18-31页 |
| ·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及其特点 | 第18-21页 |
| ·我国职业教育的结构体系 | 第18-19页 |
| ·我国职业教育的保障体系 | 第19-21页 |
| ·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特点 | 第21页 |
| ·国外有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及其特点 | 第21-28页 |
| ·加拿大 CBE 职业教育体系及其特点 | 第21-24页 |
|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及其特点 | 第24-25页 |
| ·澳大利亚 TAFE 职业教育体系及其特点 | 第25-26页 |
| ·英国 BTEC 职业教育体系及其特点 | 第26-28页 |
| ·国际有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 第28-31页 |
| ·建设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 第28-29页 |
| ·鼓励和支持企业参与职教办学,推进办学主体的多元化 | 第29页 |
| ·政府、行业企业与职业学校应加强沟通与合作 | 第29页 |
| ·完善法律保障机制 | 第29-30页 |
| ·真正把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贯穿到职业教育中,同时,充分培养学生的能力 | 第30-31页 |
| 第3章 山东省职业教育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31-34页 |
| ·山东省职业教育体系的现状 | 第31页 |
| ·职业教育管理职能分割 | 第31-32页 |
| ·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脱节 | 第32页 |
| ·教育经费的投入有所欠缺,教育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 第32页 |
|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以及职业教育内部各层次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 | 第32-33页 |
| ·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薄弱 | 第33-34页 |
| 第4章 山东省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依据和战略目标 | 第34-35页 |
| ·山东省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依据 | 第34页 |
| ·山东省经济结构是山东省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现实依据 | 第34页 |
| ·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和要求是山东省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内在依据 | 第34页 |
| ·终身教育理论是山东省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 | 第34页 |
| ·山东省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战略目标 | 第34-35页 |
| 第5章 山东省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对策和建议 | 第35-44页 |
| ·构建职业教育创新体制与机制 | 第35-37页 |
| ·政府应加强对职业教育的宏观引导和统筹规划 | 第35页 |
| ·完善行业指导 | 第35页 |
| ·鼓励企业参与办学 | 第35-36页 |
| ·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 | 第36-37页 |
| ·密切职业教育与当地企业、区域经济发展的结合 | 第37页 |
| ·增加对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力度,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实训基地的建设 | 第37-38页 |
| ·增加对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力度,增强对教育经费的管理 | 第37-38页 |
| ·加强对教师的培训 | 第38页 |
| ·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 | 第38页 |
| ·既在横向架构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桥梁,又在纵向建立一个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 | 第38-40页 |
| ·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相互沟通 | 第39页 |
| ·使各种层次的职业教育相互贯通并完善职业培训体系 | 第39-40页 |
| ·完善职业教育制度保障,促进职业院校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 第40-42页 |
| ·建立科学的考试考核制度 | 第40页 |
| ·确保“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执行 | 第40-41页 |
| ·促进职业学校做好职业指导工作 | 第41-42页 |
| ·加快建设针对农村的职业教育体系 | 第42-43页 |
| ·结论 | 第43-44页 |
| 注释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