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评价的实证研究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8页 |
1 绪论 | 第8-19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6页 |
·盈余质量的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国内对盈余质量的相关研究 | 第12-14页 |
·国内外多指标盈余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 | 第14页 |
·房地产公司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相关启示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 第16-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创新点 | 第17-18页 |
·研究框架 | 第18-19页 |
2 盈余质量相关理论概述 | 第19-33页 |
·盈余质量概念的阐述 | 第19-23页 |
·盈余涵义的发展 | 第19-21页 |
·盈余质量的内涵 | 第21-23页 |
·盈余质量的特征 | 第23-26页 |
·盈余的持续稳定性 | 第23-24页 |
·盈余的现金保障性 | 第24页 |
·盈余的获利性 | 第24页 |
·盈余成长性 | 第24-25页 |
·盈余的真实性 | 第25-26页 |
·盈余质量影响因素 | 第26-33页 |
·微观因素 | 第26-29页 |
·中观因素 | 第29-30页 |
·宏观因素 | 第30-33页 |
3 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发展现状 | 第33-39页 |
·房地产的涵义 | 第33页 |
·房地产行业的基本特性 | 第33-34页 |
·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经营特点 | 第34-35页 |
·房地产上市公司发展情况及趋势 | 第35-39页 |
4 盈余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9-48页 |
·盈余质量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39-40页 |
·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评价指标的筛选 | 第40-44页 |
·盈余持续性指标 | 第40-41页 |
·盈余现金保障性指标 | 第41-42页 |
·盈余获利性指标 | 第42页 |
·盈余成长性指标 | 第42-43页 |
·盈余安全性指标 | 第43页 |
·盈余操纵程度指标 | 第43-44页 |
·盈余质量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44-48页 |
·因子分析的基本原理 | 第45页 |
·因子分析模型 | 第45-46页 |
·因子分析的前提 | 第46页 |
·因子分析的步骤和计算过程 | 第46-48页 |
5 房地产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评价实证分析 | 第48-65页 |
·数据来源和样本选择 | 第48页 |
·指标的同趋化处理 | 第48-49页 |
·房地产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评价 | 第49-65页 |
·描述性统计 | 第49-50页 |
·指标相关性及因子分析适当性的分析 | 第50-51页 |
·公因子的共同性分析 | 第51页 |
·总方差解释性 | 第51-54页 |
·因子成份分析(旋转后) | 第54-57页 |
·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评价模型 | 第57-58页 |
·综合评价分值的计算 | 第58-60页 |
·综合得分的评价和分析 | 第60-65页 |
6 评价结果的有效性检验 | 第65-69页 |
·假设的提出 | 第65页 |
·变量的选择和计算 | 第65-66页 |
·未预期盈余的衡量 | 第65页 |
·股票收益率的衡量 | 第65-66页 |
·回归模型的建立 | 第66页 |
·检验结果与分析 | 第66-69页 |
7 结论和建议 | 第69-75页 |
·主要结论 | 第69-70页 |
·对策和建议 | 第70-73页 |
·完善公司内部治理 | 第70-71页 |
·完善财务制度和外部监管机制 | 第71-72页 |
·改进具体财务项目 | 第72-73页 |
·局限性和展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0页 |
附录 | 第80-94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94-97页 |
致谢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