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话》与清代诗学
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导论 | 第13-21页 |
一、选题意义与研究范围 | 第13-16页 |
二、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6-18页 |
三、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 第18-21页 |
第一章 《沧浪诗话》诗学要义及其在清代的传播向度 | 第21-32页 |
一、《沧浪诗话》诗学要义 | 第22-27页 |
二、要义申阐 | 第27-30页 |
三、《沧浪诗话》在清代的传播向度 | 第30-32页 |
第二章 唐诗分期与诗学唐宋 | 第32-48页 |
一、诗学唐宋的众生喧哗与对"四唐"分期的消解 | 第33-42页 |
二、诗学唐宋的推进与对"四唐"分期诠解的再深化 | 第42-48页 |
第三章 "诗道"与"禅道" | 第48-60页 |
一、钱谦益、冯班、吴乔、赵执信与李重华的批判 | 第49-52页 |
二、徐增、王士祯、冒春荣等的赞同 | 第52-56页 |
三、袁枚的执中意识与潘德舆的禅悟分说 | 第56-60页 |
第四章 "别才"与学力 | 第60-75页 |
一、从钱谦益到王士祯 | 第60-67页 |
二、袁枚、沈德潜与翁方纲及同调者之态度 | 第67-71页 |
三、其他 | 第71-75页 |
第五章 "别趣"与"关理" | 第75-86页 |
一、虞山诗派的攻讦与王士祯的鼓吹 | 第75-79页 |
二、叶燮与其门人的圆融之论 | 第79-81页 |
三、袁枚的"性灵"与理 | 第81-82页 |
四、翁方纲的"肌理"之阐 | 第82-86页 |
结语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