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法定夫妻财产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1页 |
第一节 论文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页 |
第二节 论文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第三节 论文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一、 论文的内容 | 第10页 |
二、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第二章 法定夫妻财产制学理分析 | 第11-15页 |
第一节 法定夫妻财产制概念的学理界定 | 第11-12页 |
一、 法定夫妻财产制的概念 | 第11页 |
二、 法定夫妻财产制的特征 | 第11-12页 |
第二节 法定夫妻财产制类型的学理界定及立法原则 | 第12-14页 |
一、 法定夫妻财产制类型的学理界定 | 第12-13页 |
二、 法定夫妻财产制的立法原则 | 第13-14页 |
第三节 法定夫妻财产制的价值追求 | 第14-15页 |
一、 夫妻双方财产关系平等 | 第14页 |
二、 维护弱势方利益 | 第14页 |
三、 保护夫妻合法财产权益与维护第三人利益相兼顾 | 第14-15页 |
第三章 国外法定夫妻财产制的立法比较及借鉴 | 第15-22页 |
第一节 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定夫妻财产制 | 第15-18页 |
一、 法国的法定夫妻财产制 | 第15-16页 |
二、 德国的法定夫妻财产制 | 第16-17页 |
三、 意大利的法定夫妻财产制 | 第17-18页 |
第二节 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定夫妻财产制 | 第18-19页 |
一、 英国的法定夫妻财产制 | 第18页 |
二、 美国的法定夫妻财产制 | 第18-19页 |
第三节 国外法定夫妻财产制对我国的立法借鉴 | 第19-22页 |
一、 法定夫妻财产制的多样性与共同性 | 第19页 |
二、 保护弱势方利益 | 第19-20页 |
三、 认可夫妻财产相互补偿规则 | 第20页 |
四、 夫妻财产处分权进行适当限制 | 第20-21页 |
五、 设定非常法定财产制 | 第21-22页 |
第四章 我国现行法定夫妻财产制的立法现状 | 第22-30页 |
第一节 我国现行法定夫妻财产制内容 | 第22-25页 |
一、 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 | 第22-23页 |
二、 个人特有财产的范围 | 第23-25页 |
第二节 我国现行法定夫妻财产制存在的不足 | 第25-30页 |
一、 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不明确 | 第25-26页 |
二、 婚前个人财产婚后收益的归属不合理 | 第26-27页 |
三、 缺少夫妻共同财产制的终止事由及效力 | 第27页 |
四、 缺少夫妻财产补偿制度 | 第27-28页 |
五、 缺少关于夫妻共同财产权行使的具体规定 | 第28页 |
六、 法定夫妻共同财产制中未明确承认家务劳动价值 | 第28-29页 |
七、 未设定非常法定财产制 | 第29-30页 |
第五章 我国法定夫妻财产制的完善 | 第30-40页 |
第一节 我国法定夫妻共同财产内容的完善 | 第30-35页 |
一、 明确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 | 第30-31页 |
二、 完善对婚前个人财产婚后收益的规定 | 第31-32页 |
三、 增加夫妻财产补偿制度 | 第32-33页 |
四、 承认家务劳动价值 | 第33-35页 |
第二节 完善法定夫妻财产制的通则性规定 | 第35-36页 |
一、 增加夫妻共同财产制的终止事由 | 第35页 |
二、 增加关于夫妻共同财产权行使的具体规定 | 第35-36页 |
第三节 增设非常法定夫妻财产制 | 第36-40页 |
一、 增设非常法定财产制的必要性 | 第36-37页 |
二、 设立非常法定夫妻财产制的立法建议 | 第37-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附件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