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0页 |
第一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11页 |
一、 研究的背景 | 第8-9页 |
二、 研究的目的 | 第9-11页 |
三、 研究的意义 | 第11页 |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一、 保险监管 | 第11页 |
二、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 | 第11-12页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一、 国外相关的研究成果 | 第12-15页 |
二、 国内相关的研究成果 | 第15-17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二、 创新与不足 | 第18页 |
三、 研究框架 | 第18-20页 |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0-27页 |
第一节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0-21页 |
一、 信息不对称理论的提出 | 第20页 |
二、 保险信息不对称主要存在形式 | 第20-21页 |
第二节 政务协同理论 | 第21-27页 |
一、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 | 第21-22页 |
二、 信息资源生命周期模型 | 第22-24页 |
三、 信息资源流通模型 | 第24-25页 |
四、 信息资源管理模型 | 第25-27页 |
第三章 保险监管信息化的现状分析 | 第27-38页 |
第一节 国际的实践现状 | 第27-31页 |
一、 美国保险监管信息化 | 第27-29页 |
二、 美国保险监管信息化的评述 | 第29-31页 |
第二节 国内的实践现状 | 第31-38页 |
一、 我国保险业信息化的发展阶段 | 第31-32页 |
二、 保险监管信息化建设中的资源共享现状 | 第32-36页 |
三、 保险监管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披露现状 | 第36-38页 |
第四章 实证案例分析 | 第38-49页 |
第一节 上海市机动车辆联合信息平台的基本情况 | 第38-40页 |
一、 平台的建设历程 | 第38-39页 |
二、 车险平台的架构 | 第39-40页 |
第二节 基于生命周期模型的车辆(保险)信息资源共享模式 | 第40-45页 |
一、 基于生命周期模型的车辆(保险)信息资源的生命周期 | 第40-42页 |
二、 车辆(保险)信息资源共享的基本功能 | 第42-45页 |
第三节 基于资源共享平台的信息披露 | 第45-49页 |
一、 披露车险经营指标 | 第45-46页 |
二、 披露保险市场的违法违规行为 | 第46页 |
三、 披露车辆全“生命周期”信息 | 第46-47页 |
四、 向相关交通管理部门和车主提供交通安全信息 | 第47-48页 |
五、 向被保险人公开承保理赔信息 | 第48-49页 |
第五章 解决对策 | 第49-61页 |
第一节 加大新技术投入和使用助推保险业信息化跨越发展 | 第49-51页 |
一、 加强保险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 | 第50页 |
二、 加快提升农业保险等特殊险种的管理服务水平 | 第50-51页 |
三、 加大发展保险业“云计算”技术的应用 | 第51页 |
四、 加速传统保险业务管理流程的升级换代 | 第51页 |
第二节 推进保险监管信息化的标准化建设 | 第51-54页 |
一、 建章立制,夯实保险信息资源标准化建设基础 | 第52页 |
二、 统筹规划,落实保险信息资源标准化建设要求 | 第52-53页 |
三、 协同对接,实现保险信息资源与行业外部对接标准化 | 第53-54页 |
第三节 强化部门协同推动建立保险信息资源共享中心 | 第54-58页 |
一、 规划制度流程,建立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 第54-55页 |
二、 梳理信息数据,增强政务信息资源配置效果 | 第55-56页 |
三、 探索商业化运作,提升政务信息资源的运转效率 | 第56-58页 |
第四节 整合保险信息资源加大信息披露 | 第58-59页 |
一、 披露综合信息,提升被保险人客户体验度 | 第58页 |
二、 披露监管指标,倒逼保险公司提升服务水平 | 第58-59页 |
三、 披露行业信息,提升保险行业的社会影响力 | 第59页 |
第五节 构建中国特色的保险信息化监管机制 | 第59-61页 |
一、 加强保险监管信息化建设的制度保障 | 第59-60页 |
二、 建立保险监管信息化建设的长效机制 | 第60页 |
三、 创新保险监管信息化建设的管理模式 | 第60-6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 第66-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