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4页 |
| 1. 前言 | 第14-30页 |
| ·集约化农业的严重后果 | 第14-15页 |
| ·Lotusjaponicus作为模式作物研究豆科植物的基因组学 | 第15-16页 |
| ·丛枝菌根共生体系 | 第16-17页 |
| ·根瘤共生体系 | 第17-21页 |
| ·根表皮的遗传途径 | 第19-20页 |
| ·根皮层细胞的遗传途经:产生根瘤器官 | 第20-21页 |
| ·共同的共生基因 | 第21-24页 |
| ·Ca~(2+):共生体系中关键的信号元素 | 第24-27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7-30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0-41页 |
| ·材料以及其生长条件 | 第30页 |
| ·共生表现型的分析 | 第30-31页 |
| ·supll的遗传图谱 | 第31页 |
| ·测序 | 第31-32页 |
| ·核DNA的提取 | 第32页 |
| ·新一代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2-33页 |
| ·基因型检测 | 第33-34页 |
| ·功能互补试验 | 第34-35页 |
| ·定点突变 | 第35页 |
| ·ccamk-13的毛状根互补试验 | 第35页 |
| ·蛋白的表达、纯化以及体外激酶实验 | 第35-36页 |
| ·钙调素的结合实验 | 第36-37页 |
| ·酵母双杂交分析 | 第37页 |
| ·自动磷酸化CCaMK的凝胶消化 | 第37-38页 |
| ·凝胶消化后蛋白的LC-MS/MS分析 | 第38-39页 |
| ·数据库的搜索 | 第39页 |
| ·显微镜和图像分析 | 第39-40页 |
| ·统计分析 | 第40-41页 |
| 3. 结果 | 第41-65页 |
| ·L.japonicus supressorll(supll)突变系的表型分析 | 第41-45页 |
| ·图位克隆和新一代测序技术对突变基因的鉴定 | 第45-46页 |
| ·ccamk-14的分离以及功能互补鉴定 | 第46-50页 |
| ·ccamk-14的共生表型分析 | 第50-55页 |
| ·CCaMK S~(337)的体外自动磷酸化检测 | 第55-56页 |
| ·CCaMK、CCaMK~(S337N)和CCaMK~(S337D)体外结合CaM能力的检测 | 第56-59页 |
| ·CCaMK~(S337N)和CCaMK~(S337D)与CYCLOPS的相互作用 | 第59-60页 |
| ·CCaMK、CCaMK~(S337N)和CCaMK~(S337D)体外自动磷酸化和底物磷酸化的检测 | 第60-65页 |
| 4. 讨论 | 第65-70页 |
| ·ccamk-14提高了细菌在表皮细胞的浸染频率 | 第65-66页 |
| ·ccamk-14揭示了细菌侵染的细胞特异性调控 | 第66页 |
| ·CCaMK的活性需要依赖底物吗? | 第66-67页 |
| ·ccamk-14失去了CCaMK的负调控作用 | 第67-69页 |
| ·在共生体系中CCaMK负调控作用的重要性 | 第69-70页 |
| 展望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9页 |
| 致谢 | 第79-81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