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绪论 | 第10-16页 |
一、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 第10页 |
二、二十世纪《诗经·齐风》研究述略 | 第10-16页 |
(一) 建国前五十年的《诗经·齐风》研究 | 第11-12页 |
(二) 五十至七十年代的《诗经·齐风》研究 | 第12页 |
(三) 八九十年代的《诗经·齐风》研究 | 第12-16页 |
第一章 二十世纪《诗经·齐风》传注训诂论说 | 第16-31页 |
一、《齐风》校勘研究论说 | 第16-21页 |
1. 敦煌《齐风》残卷校勘 | 第16-18页 |
2. 阜阳《齐风》汉简校勘 | 第18-19页 |
3. 《齐风·甫田》错简论说 | 第19-21页 |
二、《齐风》字词研究论说 | 第21-29页 |
1. 《鸡鸣》“朝”、“盈”、“昌”、“会”、“归”、“予”字新解 | 第21-24页 |
2. 《还》“从”、“肩”、“牡”、“狼”字新解 | 第24-25页 |
3. 《东方之日》“即”、“发”字新解 | 第25-26页 |
4. 《东方未明》“狂夫”新解 | 第26页 |
5. 《甫田》“丱”字补正 | 第26-27页 |
6. 《载驱》“发夕”、“岂弟”补正 | 第27-28页 |
7. 《猗嗟》“抑”字探析 | 第28-29页 |
三、《齐风》音韵研究论说 | 第29页 |
四、《齐风》传注训诂研究综评 | 第29-31页 |
第二章 二十世纪《诗经·齐风》诗旨论说 | 第31-50页 |
一、《齐风》诗旨争鸣 | 第31-40页 |
1. 《鸡鸣》诗旨争鸣 | 第31-33页 |
2. 《还》诗旨争鸣 | 第33页 |
3. 《著》诗旨争鸣 | 第33-34页 |
4. 《东方之日》诗旨争鸣 | 第34-35页 |
5. 《东方未明》诗旨争鸣 | 第35-36页 |
6. 《南山》诗旨争鸣 | 第36页 |
7. 《甫田》诗旨争鸣 | 第36-37页 |
8. 《卢令》诗旨争鸣 | 第37-38页 |
9. 《敝笱》诗旨争鸣 | 第38-39页 |
10. 《载驱》诗旨争鸣 | 第39页 |
11. 《猗嗟》诗旨争鸣 | 第39-40页 |
二、《齐风》诗旨综评 | 第40-42页 |
三、《齐风》诗旨诠释立场 | 第42-50页 |
1. 诗旨诠释与《诗序》关系 | 第42-43页 |
2. 诗旨诠释与史实关系 | 第43-47页 |
3. 《诗》无达诂与解诗原则 | 第47-48页 |
4. 《齐风》诗旨之我见 | 第48-50页 |
第三章 二十世纪《诗经·齐风》文化阐释论说 | 第50-57页 |
一、《齐风》民风研究论说 | 第50-51页 |
二、《齐风》婚俗研究论说 | 第51-54页 |
三、《齐风》音乐研究论说 | 第54-57页 |
结语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