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引言 | 第13-21页 |
第一章 中国地方性刑事诉讼规则概述 | 第21-46页 |
第一节 法哲学维度下的地方性刑事诉讼规则 | 第21-25页 |
一、 地方性知识 | 第21-23页 |
二、 规则之治 | 第23-25页 |
第二节 历史视野中的地方性刑事诉讼规则 | 第25-31页 |
一、 民国各省的刑事诉讼规则 | 第25-28页 |
二、 革命根据地的刑事诉讼规则 | 第28-31页 |
第三节 中国地方性刑事诉讼规则的现状 | 第31-46页 |
一、 一般特点 | 第31-36页 |
二、 文本比较分析 | 第36-40页 |
三、 实效性综合评估 | 第40-43页 |
四、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与中国地方性刑事诉讼规则 | 第43-46页 |
第二章 中国地方性刑事诉讼规则的成因 | 第46-71页 |
第一节 宏观层面:国家的司法管理运行机制 | 第46-54页 |
一、 司法权的配置与管理 | 第46-50页 |
二、 刑事政策的贯彻机制 | 第50-54页 |
第二节 中观层面:刑事程序多元发展的现实 | 第54-63页 |
一、 当事人参与与程序多元 | 第54-56页 |
二、 权力分割与程序多元 | 第56-60页 |
三、 程序细分 | 第60-63页 |
第三节 微观层面:地方机关的执法实践 | 第63-71页 |
一、 法律和司法解释的执行 | 第63-66页 |
二、 地方实践中特殊问题的解决 | 第66-71页 |
第三章 中国地方性刑事诉讼规则的功能 | 第71-98页 |
第一节 细化法律规定 | 第71-77页 |
一、 细化法律 | 第71-74页 |
二、 细化司法解释 | 第74-77页 |
第二节 协调工作机制 | 第77-84页 |
一、 司法机关之间工作机制的协调 | 第78-80页 |
二、 司法机关内部机构的工作协调 | 第80-82页 |
三、 司法机关与党政部门的协调 | 第82-84页 |
第三节 指导改革试点 | 第84-91页 |
一、 地方先行改革 | 第84-88页 |
二、 上级选择试点 | 第88-91页 |
第四节 强化管理制度 | 第91-98页 |
一、 强化公安执法管理 | 第91-93页 |
二、 强化检察院规范化管理 | 第93-96页 |
三、 强化审判业务管理 | 第96-98页 |
第四章 中国地方性刑事诉讼规则的局限 | 第98-114页 |
第一节 地方性刑事诉讼规则与信息公开 | 第98-104页 |
一、 信息(规则)公开的法理 | 第98-100页 |
二、 中国地方性刑事诉讼规则有违信息公开 | 第100-104页 |
第二节 中国地方性刑事诉讼规则与利益调整 | 第104-109页 |
一、 刑诉规则应当实现利益协调 | 第104-105页 |
二、 中国地方性刑事诉讼规则存在利益失衡 | 第105-109页 |
第三节 中国地方性刑事诉讼规则的合法性困境 | 第109-114页 |
一、 程序须由“法律”确定 | 第109-110页 |
二、 地方性刑诉规则制定主体的合法性问题 | 第110-112页 |
三、 地方性刑诉规则突破法律规定引起争议 | 第112-114页 |
第五章 中国地方性刑事诉讼规则的改善 | 第114-133页 |
第一节 认真对待中国的地方性刑事诉讼规则 | 第114-118页 |
一、 地方性刑事诉讼规则是国家法律的重要补充 | 第114-116页 |
二、 正确理解地方先行改革的合法性问题 | 第116-118页 |
第二节 中国地方性刑事诉讼规则的改善 | 第118-133页 |
一、 坚持从现有基础出发的原则 | 第118-120页 |
二、 清理和公开现有地方性刑事诉讼规则 | 第120-121页 |
三、 限制制定地方性刑事诉讼规则的合法主体 | 第121-124页 |
四、 规范地方性刑事诉讼规则的制定程序 | 第124-129页 |
五、 建立地方性刑事诉讼规则的司法审查机制 | 第129-133页 |
结束语 | 第133-135页 |
附录 1:全国地方性刑事诉讼规则汇总 | 第135-173页 |
附录 2:匿名问卷调查 A | 第173-176页 |
附录 3:匿名问卷调查 B | 第176-177页 |
参考文献 | 第177-183页 |
致谢 | 第183-184页 |
攻读博士期间科研成果 | 第1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