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3页 |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1-13页 |
第2章 人民陪审员制度存废之争的缘起 | 第13-19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3页 |
·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历史沿革 | 第13-16页 |
·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现状 | 第16-17页 |
·人民陪审员制度存废之争的缘起 | 第17-19页 |
第3章 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存废之争鸣的各方理据 | 第19-30页 |
·人民陪审员制度改良论理据 | 第19-22页 |
·自由价值 | 第19-20页 |
·民主价值 | 第20页 |
·公正价值 | 第20-21页 |
·监督价值 | 第21-22页 |
·教育价值 | 第22页 |
·人民陪审员制度废除论理据 | 第22-27页 |
·法源性缺陷 | 第23页 |
·制度配置的不合理 | 第23-25页 |
·人民陪审员制度运行中的悖论 | 第25-26页 |
·法院态度消极 | 第26-27页 |
·双方争论的焦点 | 第27-30页 |
·司法是否必须职业化 | 第27页 |
·人民陪审员制是否能促进司法民主 | 第27-28页 |
·人民陪审员制度是否能有效促进司法正义 | 第28页 |
·人民陪审员制度否有效促进司法廉洁 | 第28-30页 |
第4章 坚持人民陪审员制度弊大于利的证成 | 第30-40页 |
·作为参照坐标的西方陪审制度之式微佐证了其固有缺陷 | 第30-31页 |
·法律文化和审判推理的不相容性 | 第31-33页 |
·历史文化传统的排斥 | 第32页 |
·司法价值定位的内在规律 | 第32页 |
·审判推理的思维习惯 | 第32-33页 |
·法源正当性缺失及其难以弥补性 | 第33-34页 |
·现状佐证其低价值效用 | 第34-37页 |
·人民陪审员制度实难达到促进司法民主之目标 | 第34-35页 |
·非审判公正所不可或缺的指标 | 第35页 |
·司法廉洁作用不明显 | 第35-36页 |
·与教育普法初衷背离 | 第36页 |
·制度运行过程中的社会认可度低 | 第36-37页 |
·废除人民陪审员制度实际上有利于司法的良性发展 | 第37-38页 |
·以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立场理性对待废除论 | 第38-40页 |
结论 | 第40-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