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3页 |
引言 | 第13-15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5-29页 |
1 观赏草的涵义及分类 | 第15-17页 |
·观赏草的涵义及种类 | 第15页 |
·观赏草的分类 | 第15-17页 |
2 观赏草的发展与应用 | 第17-19页 |
·观赏草的发展 | 第17-18页 |
·观赏草的应用 | 第18-19页 |
3 观赏草的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国内观赏草种质资源的收集状况 | 第19页 |
·观赏草抗性生理方面的研究 | 第19-21页 |
·观赏草繁殖方面的发展状况 | 第21页 |
4 园林植物耐热性评价研究概况 | 第21-29页 |
·植物的抗热性 | 第21-22页 |
·植物的抗热类型 | 第22-23页 |
·高温对植物生理代谢的影响 | 第23-27页 |
·减轻热害的途径 | 第27-29页 |
第二章 十一种观赏草细胞膜热稳定性的鉴定 | 第29-3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9-30页 |
·试验材料 | 第29页 |
·试验方法 | 第29-30页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3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0-34页 |
·十一种观赏草细胞伤害率与处理温度的关系 | 第30-31页 |
·Logistic方程参数及高温半致死温度的确定 | 第31-34页 |
3 讨论 | 第34页 |
4 结论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十种观赏草田间越夏期间的生理反应 | 第35-4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5-36页 |
·试验材料 | 第35页 |
·取样方法 | 第35页 |
·测定内容与方法 | 第35-36页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3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6-41页 |
·越夏期间十种观赏草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 第36-37页 |
·越夏期间十种观赏草叶片含水量的变化 | 第37-38页 |
·越夏期间十种观赏草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 | 第38-39页 |
·越夏期间十种观赏草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 第39-41页 |
3 讨论 | 第41-43页 |
·叶绿素变化 | 第41-42页 |
·脯氨酸的变化 | 第42页 |
·抗氧化酶系统 | 第42-43页 |
4 结论 | 第43-45页 |
第四章 四种观赏草在人工模拟与自然梅雨及高温条件下的生理反应 | 第45-6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5-46页 |
·试验地概况 | 第45页 |
·试验材料 | 第45页 |
·试验方法 | 第45-46页 |
·测定内容及方法 | 第46页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4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6-57页 |
·人工模拟梅雨及高温条件下四种观赏草的生理反应 | 第46-52页 |
·大田梅雨与高温条件下四种观赏草的生理反应 | 第52-57页 |
3 讨论 | 第57-60页 |
·四种观赏草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 第57-58页 |
·四种观赏草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 | 第58-59页 |
·四种观赏草过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 第59-60页 |
4 结论 | 第60-61页 |
全文结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