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前言 | 第12-14页 |
第一章 刑事被害人概说 | 第14-17页 |
第一节 被害人的概念 | 第14-15页 |
第二节 被害人在犯罪中的角色演变 | 第15-17页 |
一、黄金时期——被害人主导追诉犯罪的全进程 | 第15-16页 |
二、衰退时期——国家接管犯罪案件的处分权 | 第16页 |
三、恢复时期——被害人重新在诉讼中有所作为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我国刑事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和权利保护现状 | 第17-26页 |
第一节 被害人诉讼地位模式 | 第17-18页 |
一、当事人模式 | 第17页 |
二、证人模式 | 第17-18页 |
第二节 被害人保护的模式 | 第18-20页 |
一、美国模式 | 第18-19页 |
二、欧洲模式 | 第19页 |
三、澳大利亚模式 | 第19-20页 |
四、被害人保护模式的发展趋势 | 第20页 |
第三节 我国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及享有的权利 | 第20-21页 |
第四节 令人堪忧的被害人保护现状 | 第21-24页 |
一、知情权的概念 | 第21-22页 |
二、我国知情权保护的不足 | 第22-24页 |
三、保障被害人知情权的重要意义 | 第24页 |
第五节 当前我国对被害人保护的关注及研究思路 | 第24-26页 |
一、理论上的两种研究思路 | 第24-25页 |
二、司法实践的成果 | 第25-26页 |
第三章 我国刑事被害人保护困境的原因 | 第26-36页 |
第一节 被害人保护的法哲学理念 | 第26-27页 |
一、天赋人权理论 | 第26-27页 |
二、国家契约理论 | 第27页 |
第二节 反思当前刑事诉讼的基本理念 | 第27-36页 |
一、反思1:犯罪的本质 | 第27-30页 |
二、反思2:国家追诉犯罪的合理性 | 第30-32页 |
三、反思3:证据裁判规则的局限性 | 第32-34页 |
四、反思4:刑事诉讼的目的及价值 | 第34-36页 |
第四章 西方被害人保护运动带给我们的启示 | 第36-42页 |
第一节 对刑事司法制度对待被害人的著名批评 | 第36-37页 |
第二节 被害人援助成果简介 | 第37-39页 |
一、美国 | 第37页 |
二、英国 | 第37-38页 |
三、国际上 | 第38-39页 |
第三节 给我们的启示 | 第39-42页 |
第五章 走出刑事被害人保护困境的设想 | 第42-46页 |
第一节 被害人保护道路上的障碍 | 第42-43页 |
第二节 被害人保护的瓶颈 | 第43-44页 |
第三节 走出被害人保护困境的设想——探索被害人保护的新途径 | 第44-46页 |
第六章 恢复性司法对刑事被害人保护的影响——被害人保护的发展趋势 | 第46-49页 |
第一节 恢复性司法制度概要 | 第46-47页 |
一、恢复性司法制度的概念 | 第46页 |
二、恢复性司法制度的渊源 | 第46-47页 |
三、对恢复性司法的批评 | 第47页 |
第二节 关于恢复性司法的思考 | 第47-49页 |
一、刑事司法焦点的转移 | 第47页 |
二、恢复性司法的价值追求 | 第47-48页 |
三、值得珍视的被害人保护精神 | 第48页 |
四、被害人保护的展望 | 第48-49页 |
结束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