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7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4页 |
·研究综述 | 第14-18页 |
·本文视角、结构及创新 | 第18-20页 |
·“士”与“知识分子”之概念辨析 | 第20-27页 |
第2章 熊、徐知识分子观展开之背景 | 第27-35页 |
·新派知识分子对道德传统之贬斥与对知性传统之弘扬 | 第27-30页 |
·一般知识分子在民国年间之现实境遇 | 第30-35页 |
第3章 熊、徐知识分子观之视角 | 第35-52页 |
·知识与道德 | 第35-45页 |
·心:知识与道德之根源 | 第45-52页 |
第4章 熊、徐对知识分子之批评 | 第52-95页 |
·熊十力对知识分子之批评 | 第52-73页 |
·汉晋以来文人名士沉湎佛老 | 第52-59页 |
·汉儒使儒学成为专制护符 | 第59-63页 |
·清儒排击高深学问 | 第63-65页 |
·民国知识分子与社会之无序 | 第65-73页 |
·徐复观对知识分子之批评 | 第73-95页 |
·对专制时代知识分子性格之批评 | 第74-79页 |
·近代知识分子对西方“势力”之依附 | 第79-86页 |
·考据派知识分子将知识与道德分离 | 第86-95页 |
第5章 熊、徐论现代性冲击下知识分子角色之重建 | 第95-149页 |
·现代性及其“隐忧” | 第95-101页 |
·知识:知识分子应树立科学精神 | 第101-103页 |
·道德:知识分子应弘扬道德传统 | 第103-121页 |
·知识分子与人之主体性 | 第103-110页 |
·知识分子对社会与文化之担当精神 | 第110-117页 |
·知识分子对国家与民族之情怀 | 第117-121页 |
·政治:知识分子应继承反专制精神 | 第121-139页 |
·中国艺术中蕴含的反专制精神 | 第121-130页 |
·知识分子对反专制精神及其中民主因素之继承 | 第130-139页 |
·民主制度与物质基础是知识分子角色重建之客观条件 | 第139-144页 |
·重铸民族文化精神是知识分子角色重建之终极关怀 | 第144-149页 |
第6章 熊、徐知识分子观之评价 | 第149-163页 |
·熊、徐知识分子观之同调异趣与徐对熊思想之继承与拓展 | 第149-159页 |
·熊、徐知识分子观之历史价值与时代意义 | 第159-163页 |
结语 | 第163-168页 |
参考文献 | 第168-172页 |
致谢 | 第172-173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