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培养条件对串珠镰刀菌提取物抑藻活性的影响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10页
术语与缩略语表第10-11页
1 文献综述第11-26页
   ·水体富营养化现状及防治措施第11-21页
     ·水体富营养化的现状第11-13页
     ·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第13页
     ·水体富营养化的表现及危害第13-15页
     ·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研究进展第15-21页
   ·串珠镰刀菌及其研究进展第21-24页
     ·串珠镰刀菌的分类第21-22页
     ·串珠镰刀菌的生物学性状第22页
     ·串珠镰刀菌的研究现状第22-24页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第24-26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6-32页
   ·仪器与试剂第26页
   ·供试生物材料的来源第26页
   ·生物材料的培养第26-27页
     ·真菌的培养第26-27页
     ·藻类的培养第27页
   ·藻类生物量测定方法第27-28页
     ·细胞计数法[109]第27页
     ·叶绿素 a 含量测定法第27页
     ·分光光度法第27-28页
   ·初始藻液浓度的确定第28页
   ·抑藻菌种的筛选第28-29页
     ·真菌提取物的制备第28页
     ·抑藻活性实验方法第28-29页
   ·培养条件对串珠镰刀菌提取物抑藻活性的影响第29-30页
     ·温度对串珠镰刀菌提取物的影响实验第29页
     ·培养基组成对串珠镰刀菌提取物的影响实验第29页
     ·pH 值对串珠镰刀菌提取物的影响实验第29-30页
     ·发酵条件对串珠镰刀菌提取物的影响实验第30页
   ·提取工艺的优化实验第30-31页
   ·串珠镰刀菌提取物抑藻 EC50的测定第31页
   ·串珠镰刀菌提取物对藻细胞形态的影响第31页
   ·计算方法第31-32页
     ·血球计数法第31页
     ·叶绿素 a 的计算第31页
     ·数据统计及分析第31-32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2-47页
   ·藻生物量测定方法的确定第32-35页
     ·藻细胞密度与叶绿素 a 的线性相关性分析第32-33页
     ·藻液细胞密度与 OD680nm的线性相关性分析第33-35页
   ·初始藻细胞浓度的确定第35-36页
   ·活性菌种的筛选结果第36-37页
   ·温度对串珠镰刀菌提取物及抑藻活性的影响第37页
   ·培养基对串珠镰刀菌提取物及抑藻活性的影响第37-39页
   ·pH 值对串珠镰刀菌提取物及抑藻活性的影响第39-40页
   ·发酵条件对串珠镰刀菌提取物及抑藻活性的影响第40-42页
   ·提取工艺对串珠镰刀菌提取物及抑藻活性的影响第42-43页
   ·串珠镰刀菌提取物抑藻 EC50的测定第43-44页
     ·扑草净抑藻 EC50的测定第43-44页
     ·串珠镰刀菌提取物抑藻 EC50的测定第44页
   ·环境扫描电镜检测藻细胞形态第44-47页
4 讨论第47-50页
   ·串珠镰刀菌提取物抑藻机理的探讨第47-48页
   ·化感作用应用存在的问题第48页
   ·本文的局限性第48-49页
   ·展望第49-50页
5 结论第50-51页
   ·活性真菌的筛选第50页
   ·培养条件的优化第50页
   ·提取工艺的优化第50页
   ·藻细胞形态的观测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8页
致谢第58-59页
作者简介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解冻猪肉腐败机理及解冻措施优化研究
下一篇:洱海湖滨带挺水植物对湖体水环境影响及收割参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