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9页 |
1 青枯病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青枯病的发生与危害 | 第11页 |
·茄科劳尔氏菌的分类及其生物学特性 | 第11-12页 |
·青枯病的发病规律及致病机理 | 第12页 |
·青枯病的防治 | 第12-13页 |
2 芽孢杆菌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和主要作用机制 | 第13-17页 |
·芽孢杆菌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 第13-14页 |
·主要作用机制 | 第14-17页 |
3 脂肽抗生素的研究概况 | 第17-25页 |
·脂肽抗生素的产生菌株 | 第18-19页 |
·脂肽抗生素的种类及结构特性 | 第19-22页 |
·脂肽抗生素的合成机理 | 第22-24页 |
·脂肽抗生素的应用 | 第24-25页 |
4 脂肽抗生素的分离和鉴定 | 第25-28页 |
·脂肽抗生素的分离纯化 | 第25页 |
·质谱在物质鉴定中的应用 | 第25-28页 |
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8-29页 |
第二章 茄子青枯病拮抗菌的筛选和鉴定 | 第29-41页 |
1 实验材料 | 第29页 |
·土样来源 | 第29页 |
·菌株 | 第29页 |
·培养基 | 第29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9-35页 |
·菌株的分离和纯化 | 第29页 |
·拮抗菌的筛选 | 第29-30页 |
·菌株S20的温室盆栽实验 | 第30页 |
·试验调查和数据的统计分析 | 第30页 |
·菌株S20的形态特征 | 第30-31页 |
·拮抗菌S20生理生化特征研究 | 第31-32页 |
·菌株S20的16S rRNA基因鉴定 | 第32-35页 |
·菌株S20与枯草芽孢杆菌和解淀粉芽孢杆菌部分特异性基因序列的分析 | 第35页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5-41页 |
·分离和筛选结果 | 第35-37页 |
·菌株S20温室盆栽实验结果 | 第37页 |
·菌株S20培养特征和形态特性 | 第37页 |
·菌株S20生理生化特征 | 第37-38页 |
·菌株S20的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 | 第38-40页 |
·菌株S20与枯草芽孢杆菌和解淀粉芽孢杆菌部分特异性基因序列的分析 | 第40-41页 |
4 讨论 | 第41-43页 |
第三章 解淀粉芽孢杆菌S20产拮抗物质的条件及其拮抗物质性质的研究 | 第43-55页 |
1 实验材料 | 第43页 |
·菌株 | 第43页 |
·培养基 | 第43页 |
2 实验方法 | 第43-46页 |
·脂肽抗生素合成相关基因的检测 | 第43-44页 |
·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44页 |
·菌株S20产拮抗物质条件的研究 | 第44-45页 |
·菌株S20拮抗物质性质的研究 | 第45-46页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6-54页 |
·脂肽抗生素合成相关基因的检测结果 | 第46-49页 |
·菌株S20的生长曲线 | 第49页 |
·环境条件对菌株S20产拮抗物质的影响 | 第49-52页 |
·拮抗物质的特性 | 第52-54页 |
4 讨论 | 第54-55页 |
第四章 拮抗物质的分离与鉴定 | 第55-75页 |
1 实验材料 | 第55页 |
·菌株 | 第55页 |
·培养基 | 第55页 |
·试剂 | 第55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55页 |
2 实验方法 | 第55-56页 |
·抑菌物质的粗提取与活性检测 | 第55页 |
·粗提物反向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 | 第55-56页 |
·各组分抑菌活性的检测 | 第56页 |
·HPLC-ES-MS分析 | 第56页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6-72页 |
·抑菌物质粗提物的活性检测 | 第56-57页 |
·粗提物反向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 | 第57-58页 |
·各组分抑菌活性的检测 | 第58-59页 |
·HPLC-ESI-MS分析 | 第59-72页 |
4 讨论 | 第72-75页 |
全文总结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