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论文--钢筋混凝土结构论文--梁论文

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钢筋混凝土T梁抗剪性能试验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8页
   ·引言第9-10页
   ·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方法的特点第10-11页
   ·文献综述第11-13页
     ·钢-混凝土组合加固在国外的的发展概况第11-12页
     ·钢-混凝土组合加固在我国的的发展概况第12-13页
   ·亟待解决的问题第13-16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6-18页
第二章 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钢筋混凝土T梁抗剪性能试验研究第18-53页
   ·试验研究第18-29页
     ·试验梁设计第18-19页
     ·试验模型制作第19-23页
       ·试验梁混凝土材性试验第20-23页
     ·试验装置及加载方案第23-26页
     ·测点布置第26-29页
   ·试验过程及破坏特征第29-32页
   ·试验结果分析第32-52页
     ·试验梁变形第32-37页
       ·试验梁荷载—位移曲线第32-34页
       ·试验梁新旧混凝土间、钢板与新加混凝土间的相对滑移第34-37页
     ·试验梁应变第37-52页
       ·跨中底面加固钢板荷载-应变关系第37-38页
       ·跨中截面沿梁高方向的荷载一应力分布第38-40页
       ·T梁跨中截面上翼缘混凝土板荷载-应力分布第40-41页
       ·试验梁剪切区段剪力分布第41-49页
       ·试验梁钢板加固端应力分布第49页
       ·试验梁植筋、栓钉应力分布第49-52页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三章 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钢筋混凝土T梁抗剪性能参数分析第53-67页
   ·有限元分析模型第53-60页
     ·材料非线性问题第53-55页
     ·单元选择和材料力学性能第55-56页
       ·混凝土单元Solid65第55-56页
       ·钢筋单元Link8第56页
       ·加固钢板单元Shell143第56页
     ·材料本构关系第56-59页
       ·混凝土第56-58页
       ·钢板和钢筋第58-59页
     ·新旧混凝土以及钢板-混凝土间连接第59页
     ·荷载施加及网格划分第59-60页
   ·试验结果与有限元结果比较第60-66页
     ·试验梁二试验结果与有限元结果比较第60-63页
       ·抗剪承载力第60-61页
       ·腹板箍筋应力分布第61-62页
       ·侧面加固钢板剪应力第62页
       ·底面加固钢板拉应力第62-63页
       ·纵向钢筋应力分布第63页
     ·试验梁三试验结果与有限元结果比较第63-66页
       ·抗剪承载力第63-64页
       ·腹板箍筋应力分布第64-65页
       ·侧面加固钢板剪应力第65页
       ·底面加固钢板应力第65-66页
       ·纵向主筋应力分布第66页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四章 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钢筋混凝土T梁抗剪性能分析第67-76页
   ·组合加固后钢筋混凝土T梁力学性能分析第67-69页
     ·组合加固后钢筋混凝土T梁破坏机理第67页
     ·组合加固后钢筋混凝土T梁抗剪承载力影响因素第67-69页
   ·组合加固后钢筋混凝土T梁计算方法探讨第69-73页
     ·钢筋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第69-70页
     ·增大截面法加固受弯构件的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第70-72页
     ·粘贴钢板法加固受弯构件的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第72-73页
   ·组合加固后钢筋混凝土T梁计算公式第73-75页
     ·清华大学提出的考虑剪力连接程度的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第73-74页
     ·组合加固后钢筋混凝土T梁抗剪承载力计算过程中考虑的因素第74页
     ·组合加固后钢筋混凝土 T梁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第74-75页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结论与建议第76-78页
 结论第76-77页
 建议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2-83页
致谢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疲劳性能研究
下一篇:带钢管混凝土上翼缘的钢—高性能混凝土组合梁抗剪性能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