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及优化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6页
 一、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第7-8页
  (一) 研究背景第7页
  (二) 选题意义第7-8页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第8-11页
  (一) 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概念第8-10页
  (二) 职业生涯的发展阶段第10-11页
 三、国内外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实践研究现状第11-14页
  (一)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二)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第14-16页
  (一)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个体成长的意义第14-15页
  (二)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学校发展的意义第15-16页
  (三)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于社会的意义第16页
第二章 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依据和经验借鉴第16-24页
 一、理论依据第16-21页
  (一) 心理需求和心理动力论第16-17页
  (二) 特性—因素论第17-18页
  (三) 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第18页
  (四) 人格类型论第18-20页
  (五) 职业锚理论第20-21页
 二、国外高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经验第21-24页
  (一) 国外高校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第21-22页
  (二) 国外高校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第22-23页
  (三) 国外学校职业生涯规划带给我国的启示第23-24页
第三章 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分析第24-32页
 一、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第24-26页
  (一)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第24-25页
  (二)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内容越来越丰富第25-26页
 二、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第26-30页
  (一) 缺乏科学的自我认知第26-27页
  (二) 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重视不够第27-28页
  (三) 高校对职业规划教育的力度不够第28-29页
  (四) 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缺乏科学性第29页
  (五) 社会实践环节薄弱致使对职业需求认识不足第29-30页
 三、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的原因第30-32页
  (一) 社会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重视不够第30页
  (二)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机构和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不高第30-31页
  (三) 人才测评的信息化建设的力度不够第31-32页
第四章 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与完善第32-40页
 一、增强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第32-34页
  (一) 大学生要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第32-33页
  (二) 高校要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完善职业生涯教育第33-34页
  (三) 营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良好的社会环境第34页
 二、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第34-36页
  (一) 根据个人特质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第34-35页
  (二) 积极开展社会实践了解职业需求第35-36页
  (三) 通过校企业“1+N”模式拓展学生就业渠道第36页
 三、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的专业化水平第36-38页
  (一) 提升高校学生职业指导老师的专业化素养第36-37页
  (二) 逐步培养大学生的自我发展目标第37页
  (三) 以专业化指导带动高质量职业规划的循环式管理第37-38页
 四、搭建全国性的职业生涯规划网络平台第38-40页
  (一) 对大学生进行远程辅导第38-39页
  (二) 对大学生进行在线测评第39页
  (三) 收集和处理就业信息第39-40页
结论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3页
附件第43-45页
致谢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全球化视野下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变化及引导
下一篇:大学生生态意识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