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我管理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法及案例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22页 |
·选题依据和立论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2-19页 |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6-19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 第19-20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9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9-20页 |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2 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研究 | 第22-30页 |
·本文相关基本概念 | 第22-23页 |
·自我管理的界定 | 第22页 |
·内部控制评价 | 第22页 |
·基于自我管理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法 | 第22-23页 |
·内部控制评价理论 | 第23-27页 |
·内部控制理论的演进 | 第23-26页 |
·控制自我评估的优势 | 第26-27页 |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7-30页 |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7页 |
·控制论 | 第27-28页 |
·系统论 | 第28-30页 |
3 我国内部控制评价现状分析 | 第30-36页 |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实施情况 | 第30-31页 |
·实施内部控制取得的进步 | 第30页 |
·企业内控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第30-31页 |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现状—以山西上市公司为例 | 第31-34页 |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存在的问题 | 第34-36页 |
4 基于自我管理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法体系 | 第36-50页 |
·控制自我评估的目标和原则 | 第36-37页 |
·控制自我评估的目标 | 第36页 |
·控制自我评估的原则 | 第36-37页 |
·控制自我评估的主体 | 第37-39页 |
·披露目的的内部控制评价主体 | 第38页 |
·完善目的的内部控制评价主体 | 第38-39页 |
·控制自我评估的程序和方法 | 第39-42页 |
·控制自我评估程序 | 第39-41页 |
·控制自我评估的方法 | 第41-42页 |
·控制自我评估的标准 | 第42-43页 |
·控制自我评估的标准体系 | 第43-47页 |
·内部环境 | 第44-46页 |
·风险评价 | 第46页 |
·控制活动 | 第46页 |
·信息与沟通 | 第46-47页 |
·内部监督 | 第47页 |
·控制自我评估报告 | 第47-50页 |
·对内评估报告 | 第48页 |
·对外评价报告 | 第48-50页 |
5 案例研究 | 第50-68页 |
·H公司情况简介 | 第50-56页 |
·公司背景 | 第50页 |
·公司治理结构和组织架构 | 第50-51页 |
·公司现行内部控制架构 | 第51-56页 |
·H公司现行内部控制评价的不足 | 第56-58页 |
·内部控制的意义认识不足 | 第56-57页 |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编制基础待加强 | 第57页 |
·未纳入考核体系进行监督 | 第57-58页 |
·内部控制评价内容不全面 | 第58页 |
·完善H公司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 第58-65页 |
·H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组织机构 | 第58-59页 |
·H公司控制自我评估的沟通协调机制 | 第59页 |
·H公司控制自我评估实施程序与方法 | 第59-65页 |
·H公司实施控制自我评估的前景 | 第65-68页 |
·内部审计更高效 | 第65-66页 |
·容易识别非正式控制 | 第66页 |
·快速发现流程中的“交接问题” | 第66-68页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研究结论 | 第68页 |
·前景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附录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