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佛教的现实展开--以山东正觉寺释仁炟法师为例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绪论 | 第9-19页 |
一、 研究缘起及选题意 | 第9-12页 |
(一) 研究的缘起 | 第9-11页 |
(二)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二、 选点简介 | 第12页 |
三、 相关研究成果回顾 | 第12-18页 |
(一) 近代佛教运动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二) 人间佛教实践的个案研究 | 第14-16页 |
(三) 人间佛教思想在当代发展现状 | 第16-18页 |
四、 研究方法和创新 | 第18-19页 |
第一章 当代人间佛教的发展背景 | 第19-25页 |
一、 人间佛教思想产生之背景 | 第19-21页 |
(一) 近代中国社会环境大变局 | 第19-20页 |
(二) 佛教发展的现实困境 | 第20页 |
(三) 近代佛教之自我复兴 | 第20-21页 |
二、 人间佛教理论基础 | 第21-25页 |
(一) 太虚大师“人生佛教”思想 | 第21-22页 |
(二) 印顺法师“人间佛教”思想 | 第22-23页 |
(三) 赵朴初“人间佛教”思想 | 第23-25页 |
第二章 仁炟法师“人间佛教”思想之特征 | 第25-38页 |
一、 提倡“正信”、亲近“善知识”的佛教信仰 | 第25-29页 |
(一) 仰止佛陀:对佛教正信之阐扬 | 第25-27页 |
(二) 善知识:正信佛教之实践保障 | 第27-29页 |
二、 提倡“慈悲心”“菩萨行”的佛教修行 | 第29-33页 |
(一) 仁炟修行思想:对弘一、印顺和星云的继承 | 第29-31页 |
(二) 仁炟法师修行体系的内涵 | 第31-33页 |
三、 “一行三昧念佛”的禅净双修 | 第33-38页 |
(一) 禅净双修,以戒为师 | 第34-35页 |
(二) 对道信大师“一行三昧”之继承和发扬 | 第35-38页 |
第三章 仁炟法师“人间佛教”思想之实践 | 第38-48页 |
一、 建设人间净土道场:正觉寺的恢复与发展 | 第38-42页 |
(一) 当代人间净土建设对仁炟的启示 | 第38-40页 |
(二) 仁炟人间净土的实践:正觉寺的恢复与建设 | 第40-42页 |
二、 朝山之旅:仁炟苦修之意义和启示 | 第42-45页 |
(一) 仁炟对佛教苦修的继承 | 第42-43页 |
(二) 仁炟苦行之旅及其意义 | 第43-45页 |
三、 与时俱进:对禅宗传承方式的创新 | 第45-48页 |
(一) 净慧禅宗传承方式对仁炟的启示 | 第45-46页 |
(二) 仁炟弘扬禅宗的方式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