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风力发电对配网综合负荷特性的影响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 ·负荷模型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 第11-13页 |
| ·负荷建模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负荷建模的方法及模型分类 | 第14-17页 |
| ·负荷建模的方法 | 第14-15页 |
| ·负荷模型分类 | 第15-17页 |
| ·风力发电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 第17-19页 |
| ·风力发电对暂态稳定性的影响 | 第17-18页 |
| ·风力发电对负荷模型的影响 | 第18-19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 第2章 含分布式风力发电的配电网络仿真系统 | 第20-32页 |
| ·分布式发电的定义及分类 | 第20-21页 |
| ·风力发电 | 第21-26页 |
| ·风力发电原理 | 第23页 |
| ·风力发电机的基本模型 | 第23-26页 |
| ·几种常见的风力发电系统 | 第26-28页 |
| ·恒速恒频风力发电机 | 第26-27页 |
| ·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机 | 第27页 |
| ·直驱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 | 第27-28页 |
| ·含风力发电的配网仿真系统 | 第28-31页 |
| ·14 节点配电网络 | 第28-29页 |
| ·仿真系统搭建 | 第29-31页 |
| ·小结 | 第31-32页 |
| 第3章 风力发电对负荷模型描述能力的影响 | 第32-45页 |
| ·几种综合负荷机理模型结构比较 | 第32-38页 |
| ·传统的配网综合负荷机理模型 | 第32-33页 |
| ·考虑配网参数集结等效和无功补偿的综合负荷模型 | 第33-34页 |
| ·考虑小电源接入配网的广义综合负荷模型 | 第34-37页 |
| ·考虑配网参数和动态无功补偿的广义综合负荷模型 | 第37-38页 |
| ·负荷模型描述能力分析 | 第38-44页 |
| ·辨识目标函数及算法 | 第38-39页 |
| ·负荷模型自描述能力比较 | 第39-42页 |
| ·负荷模型泛化能力比较 | 第42-43页 |
| ·辨识参数稳定性比较 | 第43-44页 |
| ·小结 | 第44-45页 |
| 第4章 风力发电对配网综合负荷特性的影响 | 第45-57页 |
| ·具体实施方案 | 第45-48页 |
| ·负荷模型构建 | 第46页 |
| ·定量指标提出 | 第46-47页 |
| ·综合残差计算 | 第47-48页 |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48-52页 |
| ·不同容量比例风力发电 | 第48-49页 |
| ·不同地理位置风力发电 | 第49-50页 |
| ·容量与位置的影响力比较 | 第50-52页 |
| ·统计规律性总结 | 第52-56页 |
| ·双因素方差分析法 | 第52-53页 |
| ·容量与位置相互独立因素检验 | 第53-54页 |
| ·容量影响因子均值处理检验 | 第54-55页 |
| ·均值t 检验法 | 第55页 |
| ·容量因素对负荷特性影响力的检验 | 第55-56页 |
| ·位置因素对负荷特性影响力的检验 | 第56页 |
| ·小结 | 第56-57页 |
| 结论 | 第57-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