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氨氧化细菌的筛选、培养及其应用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海洋富营养化的危害及防治 | 第10-12页 |
·富营养化物质的来源 | 第10页 |
·富营养化的危害 | 第10-12页 |
·富营养化的防治 | 第12页 |
·氨氧化细菌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氨氧化细菌(AOB)的系统发育 | 第12-13页 |
·氨氧化细菌研究方法的发展 | 第13-14页 |
·环境因子对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 第14-15页 |
·氨氧化菌在生物脱氮中的应用 | 第15-18页 |
·氨氧化作用生化机理简介 | 第15-16页 |
·氨氧化菌在生物脱氮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氨氧化细菌的固定化 | 第17-18页 |
2 宁波周边海域氨氧化细菌(AOB)的生态分布 | 第18-33页 |
·引言 | 第18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8-24页 |
·采样地点 | 第18页 |
·样品采集 | 第18页 |
·采样点环境因子测定 | 第18页 |
·富集培养基与试剂 | 第18-21页 |
·样品中氨氧化细菌的富集和初筛 | 第21页 |
·样品中氨氧化细菌多样性的测定 | 第21-2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4-32页 |
·采样点环境因子测定结果 | 第24-25页 |
·氨氧化细菌富集结果 | 第25页 |
·富集物氨氧化活性初筛 | 第25-26页 |
·样品中氨氧化细菌多样性的测定 | 第26-31页 |
·讨论 | 第31-32页 |
·小结 | 第32-33页 |
3 高活性氨氧化菌的分离及环境因子对其活性的影响 | 第33-45页 |
·引言 | 第3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3-37页 |
·分离培养基与试剂 | 第33-35页 |
·高效氨氧化富集物的筛选 | 第35页 |
·氨氧化菌的分离与鉴定 | 第35-36页 |
·氨氧化性能检测 | 第36页 |
·环境因子对菌株氨氧化活力影响研究 | 第36-37页 |
·检测方法 | 第3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7-44页 |
·标准曲线 | 第37-38页 |
·氨氧化富集物的活性比较 | 第38-39页 |
·菌株 THD-1 形态特征 | 第39页 |
·菌株 THD-1 的鉴定 | 第39-40页 |
·菌株 THD-1 的氨氧化作用 | 第40-41页 |
·环境因子对菌株 THD-1 氨氧化活力影响 | 第41-43页 |
·讨论 | 第43-44页 |
·小结 | 第44-45页 |
4 氨氧化菌的高细胞密度培养 | 第45-53页 |
·引言 | 第4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5-46页 |
·培养基与试剂 | 第45页 |
·菌株来源 | 第45页 |
·CaCO_3吸附序批式培养 | 第45-46页 |
·分批补料式培养 | 第4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6-51页 |
·CaCO_3吸附序批式培养 | 第46-48页 |
·分批补料式培养 | 第48-51页 |
·讨论 | 第51页 |
·小结 | 第51-53页 |
5 氨氧化菌的固定化及应用 | 第53-56页 |
·引言 | 第5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3-54页 |
·材料 | 第53页 |
·菌体的固定 | 第53页 |
·效果验证 | 第53-54页 |
·生物小球的应用 | 第5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4-55页 |
·菌体固定效果验证 | 第54-55页 |
·生物小球处理双桥河水效果验证 | 第55页 |
·小结 | 第55-56页 |
6 结论 | 第56-58页 |
·宁波周边海域氨氧化细菌的生态分布 | 第56页 |
·氨氧化菌的分离纯化及生物学特性 | 第56页 |
·氨氧化菌的高浓度培养 | 第56页 |
·氨氧化细菌的固定化及其应用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