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地域特色小城镇景观风貌规划探析--以洪洞县广胜寺镇景观风貌规划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课题研究对象 | 第14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4-15页 |
·课题研究目的 | 第14页 |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课题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系统分析法 | 第15页 |
·文献阅读法 | 第15-16页 |
·现场调研法 | 第16页 |
·实证归纳法 | 第16页 |
·课题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16-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小城镇景观风貌规划体系研究 | 第19-43页 |
·小城镇景观风貌规划的涵义 | 第19-20页 |
·小城镇景观风貌的构成要素 | 第20-21页 |
·自然景观要素 | 第20页 |
·人工景观要素 | 第20页 |
·人文景观要素 | 第20-21页 |
·小城镇景观风貌规划的理论基础 | 第21-28页 |
·景观生态学理论 | 第21-22页 |
·城市设计学理论 | 第22-28页 |
·小城镇景观风貌规划的目标与原则 | 第28-29页 |
·小城镇景观风貌规划的目标 | 第28页 |
·小城镇景观风貌规划的原则 | 第28-29页 |
·小城镇景观风貌规划的方法研究 | 第29-40页 |
·自然景观构建方法 | 第29-30页 |
·人工景观构建方法 | 第30-37页 |
·人文景观构建方法 | 第37-40页 |
·小城镇景观风貌规划的内容体系 | 第40-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三章 山西地域特色小城镇景观风貌现状研究 | 第43-55页 |
·山西地域特色小城镇的涵义 | 第43-44页 |
·山西地域特色小城镇景观风貌现状分析 | 第44-53页 |
·概况 | 第45-46页 |
·现状景观风貌潜质分析 | 第46-49页 |
·现状景观风貌存在的问题 | 第49-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四章 广胜寺镇景观风貌构建的策略 | 第55-65页 |
·广胜寺镇景观风貌规划指导思想 | 第55-56页 |
·保护生态景观资源,挖掘城镇文脉意义 | 第55页 |
·尊重城镇总体构想,构建城镇景观格局 | 第55-56页 |
·依据镇区现状特点,创建城镇风貌特色 | 第56页 |
·建构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城镇布局 | 第56-57页 |
·广胜寺镇山水生态网络构建 | 第56页 |
·有机生长的组团发展模式 | 第56-57页 |
·构建彰显风貌特色的城镇意象 | 第57-59页 |
·视线通廊的构建 | 第57-58页 |
·天际轮廓线的构建 | 第58-59页 |
·传承多元文化共生的城镇文脉 | 第59-62页 |
·多元文化的内涵 | 第60页 |
·城市肌理的传承 | 第60-61页 |
·民俗风情的再现 | 第61页 |
·文物古迹的保护 | 第61-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5页 |
第五章 广胜寺镇景观风貌规划 | 第65-73页 |
·广胜寺镇景观形象总体定位 | 第65页 |
·广胜寺镇景观风貌格局 | 第65-66页 |
·广胜寺镇景观风貌控制 | 第66-70页 |
·中心景观风貌的营造 | 第66-67页 |
·景观风貌轴线的控制 | 第67-68页 |
·景观风貌分区的塑造 | 第68-70页 |
·广胜寺镇重点地区建设引导 | 第70-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73-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