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1章 引言与文献综述 | 第12-23页 |
·引言 | 第12-15页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思路和结构框架 | 第13-14页 |
·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第14-15页 |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5-23页 |
·反垄断立法背景 | 第15页 |
·反垄断立法与执法环境的变化 | 第15-18页 |
·反垄断立法博弈与目标 | 第18-23页 |
第2章 中美反垄断立法的社会经济背景 | 第23-48页 |
·《谢尔曼法》的社会经济背景分析 | 第23-31页 |
·《谢尔曼法》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 | 第23-25页 |
·《谢尔曼法》的经济背景 | 第25-31页 |
·中国反垄断法的社会经济背景分析 | 第31-36页 |
·中国反垄断法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 | 第32-33页 |
·中国反垄断法的经济背景 | 第33-36页 |
·中美反垄断立法的社会经济背景对比分析 | 第36-48页 |
·中美反垄断立法的宏观和微观经济差异 | 第36-39页 |
·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中的不同作用 | 第39-40页 |
·中美反垄断立法面对的不同国内外环境 | 第40-48页 |
第3章 中美两国垄断的形成和性质差异 | 第48-62页 |
·美国的垄断形成过程和性质分析 | 第48-56页 |
·19世纪末美国的经济性垄断状况 | 第48-52页 |
·19世纪末美国的行政性垄断状况 | 第52-56页 |
·中国的垄断形成过程和性质分析 | 第56-62页 |
·中国的行政性垄断状况 | 第56-59页 |
·中国的经济性垄断状况 | 第59-62页 |
第4章 政府和利益群体在反垄断立法中的作用分析 | 第62-76页 |
·美国政府和利益群体在反垄断立法过程中的作用 | 第62-68页 |
·19世纪末美国利益群体的发展状况 | 第63页 |
·美国各利益群体在《谢尔曼法》立法中的不同作用 | 第63-66页 |
·美国政府在《谢尔曼法》立法过程中的作用和目标取向 | 第66-68页 |
·中国政府和利益群体在反垄断立法过程中的作用 | 第68-73页 |
·中国反垄断立法过程中的各利益群体 | 第68-69页 |
·中国各利益群体在反垄断立法中的作用 | 第69-71页 |
·中国政府在反垄断立法过程中的作用和目标取向 | 第71-73页 |
·中美政府和利益群体比较分析 | 第73-76页 |
·中美利益群体力量对比程度差异 | 第73-74页 |
·中美政府的角色差异 | 第74-75页 |
·中美政府反垄断法目标的执行效果差异 | 第75-76页 |
第5章 本文结论 | 第76-78页 |
附录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