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3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锂离子电池的概述 | 第11-14页 |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史 | 第11页 |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11-12页 |
·锂离子电池的特点 | 第12-14页 |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4-19页 |
·LiCoO_2体系 | 第14-15页 |
·LiNiO_2体系 | 第15-17页 |
·LiMnO_2/LiMn_2O_4体系 | 第17-19页 |
·橄榄石结构LiMPO_4正极材料 | 第19-30页 |
·LiMnPO_4的结构特征 | 第20-21页 |
·LiMnPO_4的合成方法 | 第21-25页 |
·LiMnPO_4的改性方法 | 第25-27页 |
·LiMnPO_4的发展状况 | 第27-28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内容 | 第28-30页 |
第2章 LiMnPO_4材料的固相合成改性能研究 | 第30-54页 |
·实验部分 | 第31-35页 |
·实验试剂 | 第31-32页 |
·实验仪器 | 第32页 |
·LiMn_(1-x)M_xPO_4/C的固相合成 | 第32-33页 |
·电池的组装 | 第33-34页 |
·材料的表征 | 第34页 |
·样品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34-3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5-52页 |
·反应原料的热分析 | 第35-36页 |
·不同预分解温度合成LiMn_(0.95)Zn_(0.05)PO_4/C的性能分析 | 第36-39页 |
·以PEG为碳源不同掺杂离子对合成材料的性能影响 | 第39-42页 |
·不同碳源对合成LiMn_(0.95)Zn_(0.05)PO_4/C材料性能影响 | 第42-47页 |
·以环糊精为碳源Zn~(2+)不同掺杂量合成材料的性能分析 | 第47-51页 |
·LiMn_(0.95)Zn_(0.05)PO_4/C的循环性能分析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2-54页 |
第3章 MnPO_4前驱体的合成及LiMnPO_4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 第54-64页 |
·实验部分 | 第55-57页 |
·实验试剂 | 第55页 |
·实验仪器 | 第55页 |
·实验合成 | 第55-56页 |
·材料的表征 | 第56页 |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56-5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7-63页 |
·合成中间体的形貌分析 | 第57-58页 |
·超声条件下的前驱体合成LiMnPO_4材料的物相分析 | 第58页 |
·不同固相反应温度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影响 | 第58-60页 |
·最佳反应温度下利用前驱体合成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60-62页 |
·LiMn_(0.92)Ni_(0.08)PO_4的放电性能分析 | 第62-63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第4章 水热合成LiMn_(0.95)Cu_(0.05)PO_4材料及其性能研究 | 第64-72页 |
·实验部分 | 第65-67页 |
·实验试剂 | 第65页 |
·实验仪器 | 第65-66页 |
·实验合成 | 第66页 |
·材料的表征 | 第66页 |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66-6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7-71页 |
·不同水热温度合成材料的表面形貌分析 | 第67-68页 |
·不同水热温度合成材料的结构分析 | 第68-69页 |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69-71页 |
·结论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