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1 绪论 | 第13-25页 |
·研究的背景与问题 | 第13-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8页 |
·研究问题 | 第18-19页 |
·研究的内容与意义 | 第19-21页 |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21-23页 |
·基本思路 | 第21-23页 |
·研究方法 | 第23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23-25页 |
2 资源诅咒相关的理论综述 | 第25-37页 |
·资源诅咒假说理论的提出 | 第25-27页 |
·自然资源观在经济学理论中的历史演进 | 第25-26页 |
·资源诅咒假说理论的提出 | 第26-27页 |
·资源诅咒假说的跨国解释理论 | 第27-29页 |
·中心-外围论 | 第27-28页 |
·贸易条件论 | 第28页 |
·价格波动论 | 第28-29页 |
·资源诅咒假说的国家内解释理论 | 第29-33页 |
·荷兰病效应 | 第29-30页 |
·制度弱化 | 第30页 |
·人力资本 | 第30-31页 |
·技术创新 | 第31-32页 |
·锁定效应 | 第32页 |
·政治环境 | 第32-33页 |
·如何破解资源诅咒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7页 |
3 中国区域资源诅咒的内在机制理论分析及初步观察 | 第37-53页 |
·中国区域资源诅咒的市场经济内在机制分析 | 第37-41页 |
·基本假设 | 第38页 |
·理论分析 | 第38-41页 |
·中国区域资源诅咒的计划政策内在机制分析 | 第41-45页 |
·基本假设 | 第42页 |
·理论推演 | 第42-45页 |
·中国区域资源诅咒主要问题的现状观察 | 第45-52页 |
·体制问题 | 第46-47页 |
·产业结构问题 | 第47-50页 |
·下岗再就业问题 | 第50-51页 |
·生态环境问题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4 中国区域资源诅咒的制度解释:基于双轨制体制 | 第53-69页 |
·体制双轨制相关的文献综述 | 第53-54页 |
·初步观察与研究假设的提出 | 第54-58页 |
·初步统计分析 | 第54-57页 |
·研究假设 | 第57-58页 |
·模型的设置及数据说明 | 第58-59页 |
·实证模型 | 第58页 |
·变量计算及数据说明 | 第58-59页 |
·计量分析 | 第59-67页 |
·中国资源诅咒影响因素的面板实证分析 | 第59-61页 |
·中国资源诅咒现象影响因素的面板误差修正模型分析 | 第61-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5 中国区域资源诅咒的内生增长解释:基于人力资本异质 | 第69-83页 |
·人力资本相关的文献综述 | 第69-70页 |
·模型的设置及数据说明 | 第70-73页 |
·估计模型 | 第70-71页 |
·变量设计与数据说明 | 第71-73页 |
·计量分析 | 第73-80页 |
·基于分位数回归的资源诅咒问题分析 | 第73-78页 |
·基于 ECM 的资源开发对人力资本分布差异的影响 | 第78-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3页 |
6 中国区域资源诅咒的新经济地理理论解释:基于技术创新 | 第83-97页 |
·技术创新相关的文献综述 | 第83-84页 |
·初步观察及数据说明 | 第84-86页 |
·初步统计观察 | 第84-85页 |
·数据说明 | 第85-86页 |
·计量分析 | 第86-94页 |
·资源产业集聚与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动态模型检验 | 第86-90页 |
·资源产业对技术创新影响的空间面板模型检验 | 第90-94页 |
·本章小结 | 第94-97页 |
7 中国资源型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 第97-113页 |
·资源产权的改革与资源补偿制度建议 | 第97-105页 |
·借鉴国外资源产权改革及补偿模式 | 第97-100页 |
·我国资源产权收益的多主体分配对策 | 第100-102页 |
·我国资源产权改革与补偿制度的政策建议 | 第102-105页 |
·资源价格的改革政策建议 | 第105-107页 |
·资源型地区人力资本培养与积累 | 第107-108页 |
·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与转型 | 第108-109页 |
·资源型地区技术创新体系建立 | 第109-110页 |
·本章小结 | 第110-113页 |
8 结论与研究展望 | 第113-117页 |
·主要结论 | 第113-115页 |
·不足之处与研究展望 | 第115-117页 |
致谢 | 第117-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27页 |
附录 | 第127页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27页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主要科研目录 | 第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