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4-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绪论 | 第9-23页 |
第一节 研究契机与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重要概念界定 | 第10-13页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第13-21页 |
第四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21-23页 |
第一章 美国“教师培养驻校模式”产生的背景和缘由 | 第23-41页 |
第一节 “教师培养驻校模式”产生的历史背景 | 第23-30页 |
第二节 “教师培养驻校模式”产生的思想背景 | 第30-36页 |
第三节 “教师培养驻校模式”兴起的影响因素 | 第36-41页 |
第二章 美国“教师培养驻校模式”的理论基础探析 | 第41-47页 |
第一节 实用主义经验论 | 第41-42页 |
第二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42-43页 |
第三节 情境认知理论 | 第43-44页 |
第四节 合作学习理论 | 第44-47页 |
第三章 美国“教师培养驻校模式”的运作机制 | 第47-61页 |
第一节 “教师培养驻校模式”的管理架构与资金来源 | 第47-51页 |
第二节 “教师培养驻校模式”的招募、培养与安置 | 第51-58页 |
第三节 “教师培养驻校模式”的评估标准与程序 | 第58-61页 |
第四章 美国“教师培养驻校模式”的成效、影响与问题 | 第61-71页 |
第一节 “教师培养驻校模式”的成效 | 第61-65页 |
第二节 “教师培养驻校模式”的影响 | 第65-67页 |
第三节 “教师培养驻校模式”的问题与不足 | 第67-71页 |
第五章 美国“教师培养驻校模式”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 第71-79页 |
第一节 “教师培养驻校模式”的特点分析 | 第71-75页 |
第二节 “教师培养驻校模式”对我国教师教育的启示 | 第75-79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79-81页 |
附录 | 第81-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9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99-101页 |
致谢 | 第101-103页 |
个人简历 | 第103-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