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劳动法论文--劳动合同法论文

论劳务派遣制度的完善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前言第11-12页
第一章 劳务派遣的概念及法律关系第12-17页
   ·劳务派遣的概念第12页
   ·劳务派遣法律关系的主体及结构第12页
   ·劳务派遣法律关系的性质第12-14页
     ·一重劳动关系说第13-14页
     ·双重劳动关系说第14页
   ·劳务派遣法律关系与相近法律关系的区别第14-17页
     ·劳务派遣与职业介绍的区别第14-15页
     ·劳务派遣与承揽关系的区别第15页
     ·劳务派遣与借调的区别第15-17页
第二章 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对劳务派遣的不同规制路径第17-22页
   ·大陆法系对劳务派遣的规制第17-19页
     ·德国第17-18页
     ·法国第18页
     ·日本第18-19页
   ·英美法系对劳务派遣的规制第19-20页
     ·英国第19-20页
     ·美国第20页
   ·两大法系对劳务派遣规制的启示第20-22页
第三章 我国劳务派遣的现状及成因第22-29页
   ·我国劳务派遣的现状第22-25页
     ·我国劳务派遣发展历程及途径第22-23页
     ·我国劳务派遣发展特点第23-25页
   ·我国劳务派遣发展的成因第25-27页
     ·劳务派遣发展的实证分析——国家、企业、劳动者的共同选择第25-26页
     ·劳务派遣发展的法律分析——保障劳动权与经济发展的博弈第26-27页
     ·《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关系管制的不平衡第27页
   ·劳务派遣的负面影响第27-29页
     ·劳务派遣机构设立门槛过低第27页
     ·劳务派遣中三方关系混乱第27-28页
     ·被派遣劳动者就业权难以保证第28页
     ·被派遣劳动者同工同酬权利遭到侵害第28页
     ·挟持《劳动合同法》的执行力度第28-29页
第四章 我国《劳动合同法》及其配套规定对劳务派遣的规制及评价第29-36页
   ·对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评价基础第29-30页
   ·《劳动合同法》及其配套规定对劳务派遣的规制第30-32页
     ·立法模式第30页
     ·主体准入规制第30-31页
     ·派遣范围规制第31页
     ·同工同酬的规制第31页
     ·对派遣机构的义务第31-32页
     ·对用工单位的义务第32页
     ·责任制度第32页
   ·《劳动合同法》及其配套制度对劳务派遣规制存在的缺陷第32-36页
     ·立法模式不能适应劳务派遣的特点第32-33页
     ·劳务派遣机构的设立条件不够严格第33页
     ·劳务派遣的范围过于宽泛第33页
     ·劳动报酬及相关福利待遇的支付主体不明确第33-34页
     ·对劳务派遣劳动者同工同酬权利的规定过于原则第34页
     ·未有关于劳务派遣劳动纠纷举证责任的规定第34页
     ·对被派遣劳动者的退回条件规定不完善第34-35页
     ·未有保障被派遣劳动者就业权的规定第35页
     ·未有对被派遣劳动者忠实义务的规定第35-36页
第五章 劳务派遣制度完善的立法建议兼论相关制度的完善第36-51页
   ·劳务派遣制度本身的完善建议第36-43页
     ·制定《劳务派遣法》第36页
     ·提高劳务派遣机构主体准入条件第36-38页
     ·限制劳务派遣的适用范围第38页
     ·细化劳务派遣同工同酬的规制第38-40页
     ·完善劳务派遣的责任制度第40-41页
     ·完善劳务派遣举证责任的规定第41页
     ·完善退回被派遣劳动者的条件第41页
     ·保证被派遣劳动者就业权的规定第41-42页
     ·被派遣劳动者忠实义务的规定第42-43页
   ·劳务派遣制度与劳动合同法的衔接第43-47页
     ·完善劳动合同期限制度第43-45页
     ·完善劳动合同的解除条件第45-47页
   ·劳务派遣制度与社会保障法的衔接第47-51页
     ·劳务派遣中存在的社会保险的突出问题第47-49页
     ·对社会保险制度的一些建议第49-51页
结语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致谢第55-5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血液捐献法律制度研究
下一篇:物价听证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