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地方城市经济论文

西南山地典型古城人居环境研究--云南大理古城

中文摘要第1-4页
英文摘要第4-9页
图表目录第9-12页
1 绪论第12-24页
   ·论文选题第12-18页
     ·课题缘起第12页
     ·论文研究背景第12-16页
     ·论文研究范围与内容第16-18页
   ·论文研究方法与框架第18-24页
     ·理论研究基础第18-20页
     ·论文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第20-22页
     ·论文研究框架第22-24页
2 区域人居环境概述第24-48页
   ·区域聚居的环境构成第24-28页
     ·自然环境概貌第24-27页
     ·区域环境对聚居的作用第27-28页
   ·区域聚居的历史演进第28-40页
     ·区域聚居的历史演进过程第28-38页
     ·历史中的区域聚居发展第38-40页
   ·区域聚居的文化地域性第40-46页
     ·丽江纳西族聚居区的文化地域性第40-44页
     ·地域文化与区域聚居第44-46页
   ·区域视野下的丽江古城人居环境第46-48页
     ·区域环境对丽江古城聚居的影响第46-47页
     ·古城发展对区域聚居的影响第47-48页
3 丽江古城人居环境之聚居形态第48-84页
   ·古城聚居形态的静态构成第48-59页
     ·山水格局第48-49页
     ·古城选址的科学性分析第49-53页
     ·丽江古城空间布局第53-59页
   ·古城聚居形态的动态演进第59-78页
     ·历史演进过程的形态第59-71页
     ·历史演进过程的影响因素第71-76页
     ·古城聚居的阶段性第76-78页
   ·古城人居环境的景观形态第78-84页
     ·古城自然景观背景第78-79页
     ·古城构景要素第79-81页
     ·古城景观形态的代表第81-84页
4 丽江古城人居环境之簇群空间第84-114页
   ·古城簇群空间构成第84-86页
     ·建筑群第85页
     ·街巷群第85页
     ·标志群第85-86页
   ·簇群空间与建筑群第86-91页
     ·建筑群空间构成要素第86-87页
     ·建筑群的形成与内部结构第87-90页
     ·建筑群与环境界面的构成关系第90-91页
   ·古城簇群空间与街巷群第91-105页
     ·古城街巷群的类型第92页
     ·古城街巷群的机理第92页
     ·街巷群典型实例分析第92-105页
   ·古城簇群空间与标志群第105-112页
     ·标志群的类型第105-108页
     ·标志群的作用第108-109页
     ·标志群的特质第109-112页
   ·古城整体空间的簇群结构第112-114页
     ·交通网络空间的构造作用第112页
     ·古镇空间结构——复合群第112-114页
5 丽江古城人居环境之建筑形态第114-138页
   ·古城传统建筑的形态特色第114-120页
     ·平面布局第114-116页
     ·建筑形态特色第116-120页
   ·古城传统建筑的建构特色第120-127页
     ·建构技术第120-123页
     ·装饰艺术第123-127页
   ·古城传统建筑典型实例分析第127-138页
     ·公共建筑第127-132页
     ·民居建筑第132-138页
6 丽江古城人居环境之人文历史节点第138-164页
   ·古城物质型人文历史节点第138-147页
     ·桥梁第138-141页
     ·泉、潭、古井第141-144页
     ·门楼、牌坊第144-146页
     ·碑第146-147页
     ·墓第147页
   ·古城非物质型人文历史节点第147-164页
     ·信仰与宗教第147-148页
     ·艺术与文化第148-157页
     ·名人轶事第157-159页
     ·民俗风情和地方特产第159-164页
7 丽江古城人居环境的独特性分析第164-172页
   ·逐水而居、理水而兴、护水而安第164-167页
     ·逐水而居——古城选址第164页
     ·理水而兴——古城规划第164-165页
     ·护水而安——古代环保第165-167页
   ·生态耦合、城乡耦合、动态耦合第167-170页
     ·生态耦合第167-168页
     ·城乡耦合第168-169页
     ·动态耦合第169-170页
   ·桃花源、忘忧岛、乌托邦第170-172页
8 对丽江古城人居环境保护与发展的思考第172-186页
   ·古城保护与发展分析第172-179页
     ·保护与发展历程第172-178页
     ·保护与发展的经验与反思第178-179页
   ·古城保护与发展的思路探索第179-182页
     ·旅游资源的拓展第179-180页
     ·地方政府的作用与角色第180-181页
     ·对文化遗产价值的认知第181-182页
     ·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促使利益相关者自觉参加第182页
     ·注重古城城乡整体保护与发展第182页
   ·古城人居环境再研究的方法探索第182-186页
     ·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进行人居环境科学研究的方法第183-184页
     ·人居环境质量量化评价方法第184-186页
9 结语第186-188页
致谢第188-190页
参考文献第190-194页
附录第194页

论文共22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环境税收法律制度研究
下一篇:西南山地典型古城人居环境研究--湘西凤凰古城